出版说明
译者的话
前言
中文版序
致谢
第1部分 无线因特网
第1章 无线移动因特网导言
1.1 电信技术
1.1.1 电信:有线、无线及蜂窝通信
1.1.2 因特网:固定、无线及移动因特网
1.2 无线因特网发展趋势
1.2.1 接入技术:固定接入和移动接入
1.2.2 因特网应用的增长
1.2.3 电信服务的普及
1.2.4 移动蜂窝技术的覆盖范围
1.2.5 电信业务:语音、数据及多媒体
1.2.6 移动因特网需求
1.3 无线因特网需求
1.3.1 移动情况下因特网的延伸
1.3.2 因特网连接规范和QoS
1.3.3 因特网协议变化
1.3.4 认证、授权及计费
1.3.5 资源管理
1.3.6 网络体系结构的改变
1.4 本书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无线蜂窝数据网络
2.1 无线蜂窝数据网络简介
2.1.1 电路交换
2.1.2 分组交换
2.1.3 接入网
2.1.4 核心网
2.2 第二代蜂窝数据业务
2.2.1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
2.2.2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
2.3 高级蜂窝数据业务
2.3.1 无线应用协议
2.3.2 i-mode
2.3.3 自由多媒体接入
2.4 标准化组织
2.4.1 国际电信障联盟(ITU)
2.4.2 欧洲电信标准化组织(ETSI)
2.4.3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论坛(UMTS)
2.4.4 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者计划(3GPP)
2.4.5 第三代移动通信合作者计划2(3GPP2)
2.4.6 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
2.4.7 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MWIF)
2.5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蜂窝移动网络
3.1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3.1.1 CSM体系结构
3.1.2 CSM带宽分配
3.1.3 CSM控制和数据信道
3.1.4 CSM系统特征
3.1.5 CSM网络体系结构
3.1.6 DCS1800和PCS1900
3.2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3.2.1 GPRS体系结构
3.2.2 GPRS新路由器
3.2.3 GPRS信令
3.2.4 GPRS移动管理
3.3 增强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EGPRS)
3.3.1 EGPRS阶段1
3.3.2 EGPRS阶段2
3.4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
3.4.1 逻辑层的改进
3.4.2 UMTS网络体系结构
3.4.3 UMTS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
3.4.4 UMTS工作模式
3.4.5 UMTS网络协议
3.4.6 UMTS开放业务体系结构
3.5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未来移动网络
4.1 IMT-2000
4.1.1 IMT-2000标准族
4.1.2 cdma2000
4.1.3 IMT-2000标准
4.2 后3G系统
4.2.1 4G移动系统:互连网络
4.2.2 全IP网络
4.2.3 面向4G移动系统的一种模块化方法
4.2.4 移动无线因特网论坛
4.3 未来移动因特网应用
4.3.1 普通因特网应用
4.3.2 移动因特网的应用
4.4 未来移动因特网的分层体系结构
4.4.1 移动因特网接入
4.4.2 分层体系结构
4.4.3 网络管理
4.5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2部分 无线IP的基础知识
第5章 移动环境下的服务质量(QoS)
5.1 QoS的定义
5.1.1 有户层QoS需求
5.1.2 基于技术的和络的QoS需求
5.1.3 QoS指标间的相关性
5.2 IP网络的QoS保证
5.2.1 分组分类
5.2.2 分组隔离
5.2.3 有效资源管理
5.2.4 业务负载控制
5.2.5 小结
5.3 因特网中的QoS解决方案
5.3.1 综合服务
5.3.2 区分服务
5.3.3 综合服务和区分服务的比较
5.3.4 区分服务域上的综合服务
5.4 蜂窝中QoS的解决方案
5.4.1 GPRS的QoS支持
5.4.2 UMTS的QoS支持
5.5 移动网络是的QoS建立
5.6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无线IP的业务模型
6.1 业务模型概述
6.1.1 新出现的下一代移动业务
6.1.2 业务模型的重要性
6.1.3 业务模型准则
6.2 柏松(Poisson)模型和马尔可夫(Markov)模型
6.2.1 泊松业务模型和马尔可夫业务模型的限制
6.2.2 新业务模型的必要性
6.3 新出现业务的特征
6.3.1 重尾(Heavy-tailed)
6.3.2 自相似性
6.3.3 分形
6.3.4 长相关性(LRD)
6.3.5 自相似性和长相关性的适应性
6.4 自相似及LRD业务模型
6.4.1 传统业务模型
6.4.2 当前和未来的业和模型
6.4.3 用于因特网应用的业务模型
6.5 短相关模型和长相关模型
6.5.1 自相似业务模型
6.5.2 长相关性业务模型
6.6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无线IP的业务管理
7.1 概述
7.2 接入控制
7.2.1 基于参数的接入控制
7.2.2 基于测量的接入控制
7.2.3 服务质量QoS参数
7.3 无线IP网络
7.3.1 无线接入网络
7.3.2 无线局域网(WLAN)——IEEE802.11标准
7.3.3 无线局域网(WLAN)的特性
7.3.4 无线IP网的接入控制
7.4 基于测量的接入控制
7.4.1 网络负载估计
7.4.2 测量参数
7.4.3 可能的错误来源
7.4.4 MBAC在无线IP网络中的适用笥
7.5 基于测量的接入控制的实现
7.5.1 网络参考模型
7.5.2 无线IP网的性质
7.5.3 仿真描述
7.6 流量管理参数
7.6.1 参数的选择
7.6.2 仿真的验证
7.7 优选权方案和预留方案的比较
7.7.1 没有预留或者优先权
7.7.2 预留
7.7.3 优先权
7.7.4 优先权的预留的比较
7.8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蜂窝网络的移动性
8.1 概述
8.2 移动模型
8.2.1 拓扑模型
8.2.2 移动模型
8.2.3 驻留时间模型
8.2.4 呼叫-到达模型
8.3 位置管理机制
8.3.1 更新策略
8.3.2 寻呼
8.3.3 最后评述
8.4 位置管理机制的分析框架
8.4.1 影响因素
8.4.2 总代价函数
8.4.3 更新代价函数
8.4.4 最优边界设定
8.4.5 寻呼代价
8.4.6 分割算法
8.5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无线IP的传输协议
9.1 概述
9.2 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9.2.1 TCP/IP体系结构
9.2.2 TCP的一般特征
9.2.3 TCP段结构
9.2.4 TCP流量控制
9.2.5 TCP超时机制
9.2.6 TCP拥塞控制
9.2.7 关于TCP的一些结论
9.3 无线信道中的传输控制协议
9.3.1 关于用于无线信道中的传输控制协议问题的探索
9.3.2 在无线信道上TCP性能预期
9.3.3 TCP协议的增或是
9.4 带有确认回复的显示丢失通告(ELN)
9.4.1 一种新的确认报文形式
9.4.2 一种新的基站代理
9.4.3 在TCP发送端的处理流程
9.5 性能分析
9.5.1 仿真环境
9.5.2 吞吐量性能
9.5.3 延迟性能
9.5.4 拥塞窗口性能
9.6 蜂窝网络中的传输控制协议
9.7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 无线IP的因特网协议
10.1 引言
10.2 因特网协议概述
10.2.1 因特网中的分层次路由
10.2.2 网间控制报文协议
10.2.3 网络层协议的一般特性
10.3 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
10.3.1 IPv6动机
10.3.2 IPv6的头信息格式
10.3.3 IP协议的过滤
10.3.4 IPv6的现状
10.3.5 无线:IPv6的发展方向
10.4 移动IP
10.4.1 协议概述
10.4.2 移动IPv4的性能
10.4.3 移动IPv6
10.4.4 移动IPv6中的切换
10.4.5 分级的移动代理
10.5 蜂窝IP和HAWAII
10.5.1 蜂窝IP
10.5.2 HAWAII
10.5.3 蜂窝IP和HAWAII的比较
10.6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3部分 无线IP的高级专题
第11章 无线IP的因特网展望
11.1 分组数据业务
11.1.1 接入层
11.1.2 数据链路层
11.1.3 网络层
11.1.4 安全性
11.2 分级数据业务——功能模型
11.2.1 归属代理
11.2.2 分组数据服务节点
11.2.3 认证、授权和计费
11.2.4 分组控制功能
11.2.5 无线资源控制
11.2.6 移动台
11.3 体系结构模型
11.4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12章 移动对等网络(Ad Hoc)及未来的挑战
12.1 移动Ad Hoc网络简介
12.1.1 无线局域网
12.1.2 使用无线局域网的Ad Hoc网络
12.1.3 IEEE802.11标准规范
12.2 统一的Ad Hoc功率管理
12.2.1 设备功率消耗
12.2.2 功率管理
12.3 Ad Hoc网络的MAC协议
12.4 在Ad Hoc网络中支持服务质量
12.5 Ad Hoc业务发现的体系结构
12.6 转发模型与激励
12.7 Ad Hoc地址与命名
12.8 优选连接和抢占连接
12.9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卫星在线IP中的应用
13.1 简介
13.2 卫星通信的概况
13.2.1 第一代移动卫星服务
13.2.2 第二代移动卫星服务
13.2.3 宽带卫星系统
13.3 卫星在全球因特网中的作用
13.3.1 卫星的连接结构
13.3.2 卫星的应用
13.4 卫星在第三代无线网络中的应用
13.5 基于卫星的因特网应用技术问题
13.5.1 移动性管理
13.5.2 位置管理
13.5.3 路由管理
13.5.4 切换管理
13.5.5 服务质量的管理
13.6 卫星和陆地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
13.6.1 卫星网络
13.6.2 蜂窝网络
13.6.3 切换管理和位置管理
13.7 因特网中的卫星传输部分
13.7.1 TCP的不足
13.7.2 改进的TCP
13.8 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