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诗篇鲁枢元一个人花费一生的时间用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得上奇迹;一个人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竟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J·H·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昆虫”,听起来似乎是一个过于学问化的名词,不像人们日常口头用语。其实,人类与“昆虫”的关系真是太密切了,我们几乎时时、处处都会和形形色色的昆虫不期而遇:树上的知了、花间的蜜蜂、地上的蚂蚁、水面的晴蜒、柜橱下的蟑螂、茅缸上的苍蝇、宠物身上的跳蚤、青菜叶上的蚜虫和米袋子里的象鼻虫,还有扑灯的粉蛾、蛀书的蠹鱼、结网的蜘蛛、吸血的斑蚊……昆虫的数量比地球上的人口不知要多上多少个千万倍,然而,人们对此却熟视无睹,甚至从不愿意认真地想一想它们也是生命。我们大家有谁会知道:蝎子如何谈情说爱,象鼻虫如何生儿育女,蜘蛛与螳螂的厮杀施何绝技,黑蚜虫与红蚜虫的集体逃亡有何结局。法布尔毕其一生所做的,正是我们大家全都忽略的。仅仅凭着法布尔打开的这一广阔的未知领域,《昆虫记》就足以成为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昆虫研究作为一门学问,比如“昆虫学”,在大学讲坛、国家科学院历来有着一套严格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往往是一串串枯燥的数字、表格、曲线,一串串艰涩的术语、法则、概念。法布尔的研究方法与此截然不同,他是靠了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在野外环境中、对自然生存状态下的昆虫们进行细心反复的观察、比较、想象、思考,从而写出了一篇篇细致鲜活、生动感人的考察报告。法布尔《昆虫记》中研究的是“生命的活态”、“生命的过程”、“生命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密切交往”,书中洋溢着作者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书中的言语又始终灌注着作者本人生命的汁液与心灵的气脉,《昆虫记》因此成了一部人世间独一无二的书。在中国,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曾经出版过多种法布尔《昆虫记》的节译本,引发了那时广大读者的热烈的兴趣。鲁迅曾把法布尔的《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希望“科学家肯放低手眼,再看看文艺书”。周作人对《昆虫记》还要更推崇一些,他说,读这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还引用戏剧家罗斯丹的话赞扬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