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李炳炎同志继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卓炯先生的理论并加以弘扬而写成的。卓炯先生是大家敬重的、更是我所敬重的经济学家。找曾说过,孙冶方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卓炯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先驱。50年代末,我国经济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出现了宽派、中派和窄派的争论。卓炯先生的观点属宽派,他的观点令人振聋发聩。早在那时,他就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思想,以后他沿着这个思想一直研究下去,形成了一整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他的理论在当时的我国经济理论界是很超前的,甚至是独树一帜的,与孙冶方先生的经济理论也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在市场问题上有根本的差别。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讨论,其意义是很深很深的,但当时大家并没有意识到。它关系到计划经济的存废。直到实行经济改革以来,这一点才越来越清楚。因此,围绕社会主义经济是否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争论就变得异常尖锐,甚至尖锐到被认为是“坚持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样高的层次上去了。这个问题确实很大,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坚持计划经济还是实行市场经济?直到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南方讲话后,争论才算有了一个结果,确定摒弃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个问题更困难的所在还在理论方面,因为几乎要把许多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倒个个儿。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需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一整套与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很不相同的经济理论。这里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即如何看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建立的那一整套经济理论和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西方经济理论,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不可否认,在不同的西方经济学家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学派。其中有些学派自然带有反映不同阶层人们的利益的烙印。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需要吸纳作为市场经济理论的西方经济理论。那么,应如何看待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遗产呢?如果西方经济理论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只能是非此即彼,在我们吸纳西方经济理论时,岂不就要否定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了么?确实,马克思批判过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但马克思也批判地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后者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早期的和他那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剖析可谓入木三分。其实,他研究的对象也是市场经济,只不过他侧重于研究其生产关系的一面,但他的这种分析又离不开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的分析。看一看《资本论》第二卷,他对市场经济的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是何等精辟。这就是说,如果透过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剖析进入与此相联系的对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的分析,他的理论岂不也适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应该吸纳于我们的理论框架中么?其实,对于这一点,孙冶方先生和卓炯先生都想到了。孙冶方先生未完成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就是“从过程出发”,按《资本沦》的三卷的结构来构筑其理论框架的。卓炯同志的《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书和其他著作也是试图这样做的。但这样做又遇到了困难。因为对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分析,必须运用经济范畴,而经济范畴如资本、剩余价值、工资等等,在马克思那里都反映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那么如何对待马克思运用的这些范畴呢?有两种解决困难的办法:(1)把马克思的经济范畴拿过来用,但赋予其不同生产关系的内涵。例如,我们就一直在用工资、货币等这样的范畴。(2)另外创造一套新的经济范畴。卓炯同志就是这样做的,即把不同经济制度下反映社会化生产、市场经济的共同范畴作为范畴一般,而把反映特定社会经济制度中特定生产关系的范畴作为范畴的特殊社会形式。例如,他把资金作为范畴一般,把资本作为资金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反映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生产关系的特殊社会形式,即榨取剩余价值的价值;而把“社本”作为资金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社会形式。马克思以资本这个范畴为核心构筑了《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卓炯同志则试图以“社本”为核心构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体系。卓炯同志在他生前的一些著作中已经参照《资本论》大纲式地构筑了这个体系。可惜他去世过早,未能按照这个体系完成一部系统的著作。这个任务落在了李炳炎同志身上。 李炳炎同志早先师从卓炯同志,对他的理论体系领会颇深。卓炯同志去世后又整理他的著作。他追随卓炯同志的理论体系,以“社本”为核心写出了这部《社本论》。这是值得卓炯同志的英灵欣慰的。 这本书是以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从“社本”的理论出发,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资本理论和资本运营问题的一部力作。这是一种十分有益的理论探索,也是一种胆识非凡的理论开拓。因为,在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有许许多多的理论问题需要去探索。据我看来,甚至连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而且我们不能限于就一个一个的理论问题去研究,更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这是需要许多人努力去完成的。李炳炎同志的这部著作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所作的探索,定会给人们颇多启示,并有助于这种理论体系的建立。在这部著作里,他对“社本”问题作了广泛而深入的阐述,同时又对“社本”的运营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我高兴地看到,卓炯先生的理论之花,在这部著作中结出了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