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定 价:¥22.00

作 者: 林毅夫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农业科学

ISBN: 9787301043899 出版时间: 2000-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0cm 页数: 369 字数:  

内容简介

  林毅夫,男,1952年10月生,台湾省宜兰人,汉族,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获台湾政治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82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读书,师从于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1986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作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1987年,回国工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从美国归来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历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部副部长;1994年在北京大学创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林毅夫是第七、第八、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统一促进会理事,第二届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会顾问。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等世界权威性的英文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是美国经济学会等世界著名经济学术协会的会员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社会和经济发展部等团体的顾问或委员,从86年起担任世界银行顾问,并被美国杜克大学等学校聘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兼任国际农业经济学会刊《农业经济》副主编,《太平洋经济评论》等海外英文学术刊物的编委以及《经济研究》等中文杂志的编委。1992年,林毅夫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993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称号,同年他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国家粮食和农业研究中心政策论文奖和香港中文大学“大卫·莱姆经济学家”荣誉称号,及美国中国经济学会授予他终身成就会员荣誉。1996年,论文《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和《我国农业的“危机”及根本出路》入选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同年,他还获得北京大学第五届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并获得孙冶方论文奖。1997年获得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学会颁发的约翰·克功夫爵士终身成就奖。内容提要本书是一本将制度和技术当作经济体系的内生变量来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力作.《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一书是林毅夫教授继1992年在上海三联书店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该书获1992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之后,又一部以规范的经济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农村、农业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与技术问题的专著。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农民的实践引发了农村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劳动者不仅在适应体制,而且也在推动着体制变革。作者认为,农村改革成功的关键是农民能自主经营,从而激励了农民创业。中国农村在50年代集体化过程中,搞初级社时农民有退社自由,但发展到人民公社时农民没有了退社的可能,被剥夺了独立耕作的权利,集体劳动的监督困难导致了“搭便车”和偷懒,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商榷文章则认为没有退出权也有可能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同舟共济”。

作者简介

  林毅夫,男,1952年10月生,台湾省宜兰人,汉族,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获台湾政治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982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读书,师从于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1986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作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1987年,回国工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从美国归来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历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部副部长;1994年在北京大学创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为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林毅夫是第七、第八、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统一促进会理事,第二届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台湾研究会顾问。多年来,在《政治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等世界权威性的英文经济学期刊上发表过数十篇论文,是美国经济学会等世界著名经济学术协会的会员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社会和经济发展部等团体的顾问或委员,从86年起担任世界银行顾问,并被美国杜克大学等学校聘为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兼任国际农业经济学会刊《农业经济》副主编,《太平洋经济评论》等海外英文学术刊物的编委以及《经济研究》等中文杂志的编委。1992年,林毅夫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993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称号,同年他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国家粮食和农业研究中心政策论文奖和香港中文大学“大卫·莱姆经济学家”荣誉称号,及美国中国经济学会授予他终身成就会员荣誉。1996年,论文《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和《我国农业的“危机”及根本出路》入选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同年,他还获得北京大学第五届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并获得孙冶方论文奖。1997年获得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学会颁发的约翰·克功夫爵士终身成就奖。

图书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贺《经济研究》创刊四十周年
第二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导论
第二节 制度的逻辑
第三节 制度需求与制度变迁:交易费用的作用
第四节 制度供给与制度变迁:集体行动和国家的作用
第五节 发展进程中重要的制度变迁
第六节 经验问题和应用
第七节 结束语
第三章 禀赋、技术和要素市场:中国农村改革中关于诱致性制度创新假说的一个自然试验
第一节 农村改革与杂交稻创新
第二节 所研究的地区和要素市场化程度
第三节 函数形式设定
第四节 假设检验和实证结论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价格双轨制与供给反应:理论与来自中国农业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收购价变动的影响:一个模型
第二节 强制收购的数量:内生的还是外生的?
第三节 湖南省的水稻供给反应
第四节 结论
第五章 杂交水稻对投入品需求和生产率的影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数据
第三节 杂交水稻对投入品需求的影响
第四节 杂交水稻对生产率的影响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技术变迁与收入在农户间的分配:理论和来自中国的证据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一个技术创新和农户收入分配模型
第三节 数据
第四节 实证分析
第五节 结论
第七章 中国的农业信贷和农场绩效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信贷市场的一般结构
第三节 所研究的地区
第四节 信贷市场
第五节 流动资金、投入品使用和生产率
第六节 结论
第八章 农业生产合作社中的退出权、退出成本和偷懒:一个答复
第九章 中国的地区粮食自给政策及其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
第十章 食物供应量、食物获取权与中国1959-1961年的饥荒
第十一章 中国过去是怎样养活自己的?中国将来还能养活自己吗?
附录一 自由退出是否减少了生产队中的偷懒?
附录二 交易成本与农户的制度选择:退出权真的能够解决中国集体农业中的搭便车问题吗?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