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笔记小说数以百记,洪迈撰著的《容斋随笔》一书堪称是其中的出类拔萃之作,被誉为是补《资治通鉴》之不足、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精粹的珍品。该书一问世便受到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宋孝宗赵慎的称誉,从此成为历代皇所必藏的珍籍。洪迈(1123-1202年),字景卢,号容斋,宋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其父洪皓官至礼部尚书,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奉命出使金国,由于毅然拒绝接受金人所授的官职,被扣留十余年。其间虽不似西汉苏武“噬毛茹血”,亦饮受凌辱,尝尽辛酸,然始终不失气节。后因金国大败,方被遣归宋,于绍兴十三年(1142年)回到临安。洪迈是洪皓的季子,23岁时考中博学鸿词科进士,从此开始步入仕途。历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人为左司员所删定官。后因其父洪皓斥责秦桧与金勾结一事遭贬而受牵连,被降调为福州教授,召入左司员外郎、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洪迈奉命出使金国,书用敌国礼仪,金人令他改“陪臣”二字,他坚决不从,为金国所困辱。后遣归,知赣州(今江西赣州)、婺州(今浙江金华),迁敷文阁待制,参与修撰《四朝国史》。宋宁宗时,以端学士致仕。《容斋随笔》是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菱,内容博大精深,自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文翰到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等等,无不有所论说,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价评论之精当,皆倍学称道。如书中引述大量的事实,说明图谶星纬之学有很大的危害性,不应提倡;指出在孔子众多的弟子中,惟子夏在诸经中有自己的作品;认为《易经·说卦》“寡发”之为“宣发”;《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之文为农民出入之时,非指蟋蟀,等等,皆有裨于经义。该书虽所涉及内容广泛,然其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则是对历代经典籍的重评、辨伪与订误,并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等,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