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动漫动漫书库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

定 价:¥49.80

作 者: 王水照,崔铭著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201034362 出版时间: 2000-01-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20cm 页数: 651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有着泛黄的古旧色调的封面,封面上按藤杖、坐盘石、醉态萧然的画像,以及酣墨淋漓、云烟满纸的题字,对我来说如同故召唤。一气读完,我又一次走近了苏轼,一个旷世奇才,士大夫心神往的人格典范,民间妇孺喜闻乐道的豪士雅客,有一派刚直不屈执著风节、一颗善于解脱的智慧心灵和一副眼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的善良心肠。苏轼的魅力是一个谜,是因为他的身上包含了最大限的人性的丰富性和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能使传统文化通过他这个载历久弥新地在当代社会呈放光彩。人们对苏轼所创造的文化世界,之以“苏海”之称。这虽然是片“汪洋渺弥、横无涯际”的海,但少我们可以“走近苏轼”——这四个字是王水照先生去年年底在复旦时一次演讲的题目,而由先生和其弟子崔铭所著的这本书则是我们走近苏轼的极好向导。著述最忌随人后,何况传主是这样一位旷代伟人。现代为苏轼作传的人很多,最有影响的是林语堂先生,在他老辣恣肆的笔下活跃的完全是“林语堂式的苏东坡”。又如曾枣庄的《苏轼评传》,再现的则是“学者眼中的苏东坡”。在历史学家那里,苏轼是一个夹在北宋变法与反变法斗争之间的政治家。在一般读者的眼里,“一百个读者眼里便有一百个苏东坡”。这本书刻画了这样的苏轼,“决不是一个道貌岸然、可望而不可即的圣贤,而是一个生活在现实之中,有血有肉、有着常人一样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是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在一起的一位智者”(结束语)。于是,传记以平和亲切的姿态、娓娓而谈的方式一下子走近了苏轼,也走近了普通读者,同时,它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实在很多。

作者简介

  王水照,男,浙江余姚人,1934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即进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工作。现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担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出版有《唐宋文学论集》、《苏轼论稿》、《苏轼其和和文学》、《宋代文学通论》、《苏轼研究》、《苏轼选集》等著作。崔铭,女,湖南南县人,1964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97级博士研究生。曾发表《试论秦观词“变而不失其正”》、《对“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的新透视》等论文,以及《流行潮外的快乐人生》、《守住美丽》等文学作品。

图书目录

引言 物华地灵铸伟才
第一章 奋厉当世雄鹰出
阴差阳错,苏轼没能成为这次科考的状元
欧阳修的热情奖掖,使苏轼一时之间名满天下
时隔三年,第二次远游,苏轼依然豪情万丈
怀远驿中,风雨之夕,苏轼兄弟相对而坐,握手盟约
怀着致君尧舜的火热理想,苏轼踏上征途
下车伊始,苏轼便勤谨踏实地开展工作
来到处处藏宝的凤翔,酷爱文物的苏轼恰似鱼儿得水
抱着远大理想走上仕途的苏轼,时时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
第二章 世事维艰力难任
把军权、政权、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皇帝手中,这是采朝统治者因势利导的必然选择,同时又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面对积贫积弱的尴尬局面,神宗深感屈辱,决心锐意求治,富国强兵。雷厉风行的王安石受命执政
神宗与王安石,义无反顾,冲破一切障碍向前走,却犯下一个难以弥补的战略性错误
苏轼无条件地站到了反变法派的一边
在王安石眼中,苏轼不过是一介书生。然而书生空论,虽不能左右大局,却也会产生不小的舆论影响
在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鼓舞下,苏轼为他所认定的真理进行倔强的争执
每逢休假日,文同总是邀请苏轼一道写字作画
文同“字画病”的话头启发了苏轼的灵感
苏轼与变法派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了
苏轼深感人心险恶,再也不愿在这是非之地呆下去了
七月,苏轼携一家大小乘船离京
苏轼一路上意兴阑珊,深深沉浸在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之中
第三章 德泽雅韵满余杭
苏轼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
每到赏花观潮之日,杭州城里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层出不穷的游宴活动中,苏轼留下无数浪漫的故事
苏轼经常漫步名山古刹,与许多高僧结为至交,寻得心灵的安憩与慰藉
杭州三年,苏轼本着一名正直的封建官员的良心和他所独具的广博深厚的仁爱之情,尽心尽力,为民造福
面对人民的苦难,苏轼无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作为诗人,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中的笔
尽管对现实深感不满,苏轼却不能不在现实中履行他的通判职责
来到向往已久的宜兴,一种亲切、安宁、恬适的感觉在苏轼心头升起,好像远方的游子回到了家乡,又像漂泊的灵魂找到了归宿
送别陈襄,苏轼满怀离情,写下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词作
现存苏轼词集表明,他从通判杭州开始填词
苏轼这一时期的作品虽然与传统词作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已明显地表现出新的倾向
苏轼启程离杭,杨绘、张先、陈舜俞等同船远送
第四章 唯有悯农心尚在
抵达密州任所,苏轼便开始调查蝗灾受害情况
身为一郡之守,苏轼认为他有责任挺身而出,为民请命
和在杭州相比,密州的生活确实是艰苦了许多,也寂寞了许多
重读《庄子》,苏轼心中时时涌起豁然开朗、如获至宝的快慰,他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心态重新面对并接纳密州的生活
这时,苏轼的词的创作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
带着遗憾,带着依恋,苏轼离开密州,奔赴新任
苏轼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每一处最危险的地方出现,亲自指挥并参与抗洪抢险的战斗
稍事休整之后,苏轼又未雨绸缪地筹划着加固防水工程
石潭之行的所见所闻,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
这一时期,苏轼的业余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逍遥写意
似真似幻的梦境,使苏轼想起了许多许多
作为文坛上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不仅徐州本地的文人争相与苏轼交往,外地的士人也纷纷向他靠拢
三月,朝廷令下,苏轼移任湖州知州
第五章 柏台霜气夜凄凄
沧桑往事引发的情感洪流,使苏轼又一次深深地陷入到关于人生终极性问题的哲理思考
苏轼成为一帮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一个周密的围剿计划,在某个月黑风高之夜出笼了
当王诜、苏辙的信使与官差之间进行着紧张的“马拉松赛”时,苏轼浑然不知厄运已经逼近
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将近两个月的审讯中,苏轼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经受了难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
代表着公道与正义的救赎活动在民间方兴未艾地展开的同时,朝中也有少数士大夫冒着株连入案的危险,仗义执言
在囚禁整整一百三十天之后,苏轼终于从幽暗的监牢里走了出来
苏轼在御史台差役的押送下,启程前往黄州贬所
第六章 吟啸徐行迎风雨
这场从天而降的祸事,使苏轼对外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战栗
虽然出狱已近半年,受刨的心灵依然悸痛不已
苏轼所寻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救赎
超然旷达的胸怀气度,使苏轼能于常人难耐的苦境中自得其乐
不知不觉间,苏轼的身边又簇拥了一大群年龄不等、地位悬殊、性情各异的朋友
不少老友至亲,频频来信问候,甚至千里相寻,专程来黄州探望
苏轼带领全家早出晚归,开荒垦地
一家人勤勤恳恳地过起了农家的日子
深刻的乡土之恋是苏轼终身难解的情结
黄州恶劣的气候条件、时时不断的病痛折磨、接二连三的死亡变故,将苏轼对于道家养生之术的兴趣推到了极致
苏轼将道家珍爱生命的意识与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佛家众生平等的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事功世界的业绩固然无法成就,苏轼躲在书斋,著书立说,以期有补于世
第七章 三咏赤壁成绝唱
在自然的怀抱中苏轼无忧无虑,享受着官居时不可能拥有的自在与闲逸
三月七日,苏轼在几位熟识的朋友陪同下,前往沙湖相田
随着人生思考的逐步成熟,苏轼的书画艺术也日益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面对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前赤壁赋》从游赏之乐、到人生不永之悲、到旷达解脱之乐的动人描写,正是苏轼在厄运中,
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
空灵奇幻的《后赤壁赋》即是对天地万物与我一体的自然妙旨的形象注解
十二月十九日,朋友们在赤壁之下摆酒设宴,庆贺苏轼四十七岁生日
雪堂之中,高人满堂、奇士盈庭,三教九流如万川归海,一齐汇聚于苏轼的麾下
春夏之间,苏轼卧病不出,闭门谢客,于是谣言顿起
苏轼善于从凡夫俗子的普通生活中发现愉悦自身的美,从而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到艺术人生的转化
苏轼不仅享受着自然的慷慨赐予,而且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和美
四年中,神宗曾多次打算起用苏轼
读过诏令,苏轼百感交集
第八章 投老江湖终不失
第九章 华灯飞盖寓京华
第十章 四任知州泽生民
第十一章 白须萧散谪岭海
第十二章 皇天后土同悲悼
结束语 浩瀚渊深赞“苏海”,流风余韵遗人间
附录一 苏轼生平创作年表
附录二 苏轼著作重要版本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