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1608年12月9日生,1674年11月8日死。他 出生时家庭生活优裕,在拿到剑桥大学硕士学位以后, 还无忧无虑地回到中产阶级颇有积蓄的父亲养老的乡间, 埋头读了六年书(1632年到1638年)。接着父亲又支持他 带了一个仆人去意大利旅游,访问名城古都,以文会友, 遍寻胜地文物,又是一年零三个月(1638年4、5月到 次年8月)。这么一个富家子弟,最后却因痛风引起并发 症,病贫而死。可是他老年终于写出空前名作史诗《失 乐园》,完成了他幼年的雄心壮志。他的一生真可谓一落 千丈而又一跃万仞。且看弥尔顿史诗般的一生吧。他幼年就怀抱雄心壮 志,要做大诗人,为祖国语言写史诗在国际文坛上争一 席之地。大学毕业念研究院,研究院毕业后不想就业, 又到退休闲居乡间的父亲那儿读书,自觉地弥补学校教 学的不足。可是他不是个书呆子,不做书蠢,而是有选 择地培养自己成为大诗人;知识、生命、道德都为这一 目的服务。出游意大利几乎是这自我培养过程的最后旅 程。可是,国内的革命风云使他中辍原计划,折回祖国, 从此投身革命20年,险些儿丢了性命。一心念书的书 生怎么走上革命的道路了呢?我想这符合一般有热血的 青年知识分子的常规。青年现实感强,容易对现实不满, 追求理想的社会,这是社会进步可贵的动力。17世纪 的英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争自由的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 弥尔顿为追求自由人权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共呼吸,从而 参加革命斗争的行列。正如他自己说的:“在同胞们奋力 争取自由的时候,我在国外悠然自得,这是很可耻的”; 又说:“如果谁今后希望写东西很好地歌颂值得赞美的事 物而不落空,他应该自身就是一首真正的诗,也就是说 他就是最优美、最高尚的事物的作品和楷模,除非他内 心具有一切值得赞美的事物的经验和实践,他就不敢对 英雄人物或名城故都唱出高度颂扬的赞歌。”弥尔顿一生结了三次婚,第一位太太结婚时17岁, 差不多只及他的一半,第二位太太28岁,比他小20岁, 第三位25岁则小30岁。可是他的婚姻生活没有给他带来 多大的幸福。1642或1643年夏,弥尔顿突然去父亲牛津郡故居附 近的村庄,个把月后,回来时竟带来入不敷出却又随意 挥霍的皇党家庭的大小姐。婚后六星期她托辞探亲回家, 却食言一去三年不返。起初弥尔顿写信去催,犹如石沉 大海...[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