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诗歌词曲赋中国近/现/当代作品中国新诗流变论:1917-1949

中国新诗流变论:1917-1949

中国新诗流变论:1917-1949

定 价:¥30.00

作 者: 龙泉明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020030187 出版时间: 1999-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656页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新诗流变论(修订版)》是一部具有相当敏锐的思辨智慧和厚实的学术功力的新诗研究专著。作者运用宏观与微观、史实与史论相结合的方法,在中西文化碰撞融会的宏阔历史背景上,以诗歌流派为线索,以草创、奠基、拓展、普及与深化四个发展阶段和以郭沫若、戴望舒、艾青为代表的三次整合过程为框架,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整体气象、运动轨迹和流变规律、诗学价值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并从理论上建构起了一个能够反映中国现代诗歌历史发展真实状貌的新的述史模式,为中国新诗进一步创造和繁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参照。

作者简介

  龙泉明(1951.8-2004.1)1951年8月生,四川武胜人。1974年被推荐入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5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3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导师。1993年至1996年担任武汉大学中文系副主任,1999年至2003年担任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副院长兼中文系主任,2003年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闻一多学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会长、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组成员、湖北省学位委员会第2届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龙泉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以来,成就卓著,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有影响的中青年学者。其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对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化心理进行综合研究、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审美意识进行多角度探讨、对中国新诗的流变规律进行系统论析、对20世纪中外文学的相互关系进行总体考察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在中国新诗研究方面,成果突出。他多次获得国内外学术成果奖,其中主要有:美国王安汉学奖(1989)、国家教育部第二届和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和二等奖(2002)、湖北省政府一、二、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等奖、二等奖(1995、2001、2003)等。承担有多项国家和部级重点项目,计有:国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20世纪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1996)、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近百年中国新诗流派史》(1998)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主义诗学》(2001)等。龙泉明同志1997年被批准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获武汉大学首届有突出贡献的教学科研骨干教师一等奖;2003年被授予湖北省教育系统管理育人先进个人。

图书目录

引论 中国新诗流变规律与特征.
第一章 新诗的草创:白话化运动
第一节 历史的合力:诗歌观念变革的动因
第二节 工具的刷新与诗体大解放
第三节 开路的碑纪:白话新诗的得与失
第四节 历史的联结点:新诗与旧诗之间
第二章 新诗的奠基:自由化运动
第一节 一种深化的诗歌精神:现实主义的成长
第二节 一种崭新的诗歌境界:浪漫主义的异军突起
第三节 一种变异的诗歌形式:小诗的流行
第四节 一个独特的诗歌领域:情诗的突破与超越
第五节 郭沫若:新诗的第一次整合——在自由地追求中开创诗歌的新格局
第六节 新诗的成立:艺术的自由与自觉
第三章 新诗的拓展:两大诗潮的并峙与对流
第一节 历史使命的承诺:现实主义运动
第二节 艺术形式的创格:规范化运动
第三节 表现技法的新变:象征主义运动
第四节 现代诗艺的整体突破:现代主义运动
第五节 戴望舒:新诗的第二次整合——在对立统一中实现艺术秩序的新建构
第六节 新诗的成熟与繁盛:双向竞争、互补与超越
第四章 新诗的普及与深化:历史大汇合趋势
第一节 新诗的主潮:现实主义的归趋
第二节 新诗的多脉流向:民族化与现代化的交叉融会
第三节 新诗的主要流派:艺术创新精神与历史使命感的统一
第四节 艾青:新诗的第三次整合——在历史的变革中向时代艺术的高峰挺进
第五节 新诗的幸与不幸:诗与历史的对话
结语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追寻:在中外古今的交汇中发展自身
一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特征
二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与现代主义
三 中国新诗对传统的承传与变异
四 中国新诗艺术成就试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