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
中国素以诗国著称于世,在其琳琅满目争奇斗艳的诗苑中,《诗经》是最先盛开的一朵奇葩,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出现拉开了中国文学的序幕,标志着中国诗歌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鼎盛时期。无论就《诗经》内容的深广而言,抑或视其诗艺的水准而论,它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甚至竟令后人“不可及也”(王夫之《诗译》)。所以明朝陈第在其《读诗拙言》中高度赞美《诗经》说:“《诗》虽三百篇,然牢笼天地,囊括古今,原本物情,讽切治体,总统理性,阐扬道真。廓乎广大,靡不备矣;美乎精微,靡不贯矣。”这使《诗经》确实成了群星璀璨的中国诗苑中的“焯乎如日月”(朱松《上赵漕书》)的明星,成了“独绝千古”的“天籁”(袁枚《随园诗话》),使“天下后世,舍《三百篇》则无以为法”(贡师泰《重刊石屏先生诗叙》),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它的崇高地位,为中国文学赢得了巨大的世界声誉。
1.《诗经》的名称
在先秦时期,《诗经》只称《诗》,或称《诗三百》。《论语·为政》说:“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泰伯》曰:“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墨子》、《荀子》等书也这样称呼《诗经》。虽然孔丘、荀
况偶称《诗》为“经”(见《庄子·天运》、《荀子·劝学》),但是《诗经》之名并未在先通行。到了汉代,统治者崇尚儒学,遂把《诗》称为《诗经》(《史记·儒林传》),并沿用至今。当然此后也不乏称《诗经》为《诗》、《诗三百》者,也有简称《三百》、《三百篇》者,甚至尚有以《风》代称《诗经》者,但以《诗经》为通用之名。
2.《诗经》产生的年代
据王国维《观堂集林·周大武乐章考》的考证,《诗经·周颂》中的《武》、《桓》、《赉》、《酌》、《般》、《我将》六首诗(明朝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有《时迈》而无《我将》),确为周武王克商时的庆功之歌;今人多从之,认为这是《诗经》中最早的诗,当产生于周初,即公元前11世纪中叶。《诗经·陈风·株林》描写陈灵公通淫夏姬之事(《毛诗序》),而《左传·宣公九年、十年》、《史记·陈杞世家》皆载其事,灵公被杀事在公元前599年,今人多从此说,以为《株林》为最晚之作,当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由此可见,《诗经》收录的305首诗,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五百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