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出生在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下,“高山峻岭,奇峰参天”,“有五座高峰,隐在云雾里……东台望月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无疑,这些美妙的地名每一个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类的说法,来解释徐向前元帅之所以成为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必然性,显然牵强附会。但是,就是在五台山下,在看不见的“极乐世界”的边沿,他一边承担着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并忍受着贫穷,一边勤奋地学习并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同时开始思考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经历了无数次探索和挫折之后,他为自己选择一条走了一生的道路:革命。 在少年徐向前的心里,“革命”两个字,最初只是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最终成为一棵信念的参天大树,那是在又经历了若干困惑之后,譬如,“考入黄埔军校后,这路怎么走,中国向何处走,他朦胧不清”;再譬如,他作为黄埔军校的学兵和大元帅卫队的队员,跟随孙中山北伐,也目睹了北伐梦的破灭;受到校长蒋介石的接见,又“没有给校长留下一个好印象”……直到绕过这些弯路,于19 27年3月参加了共产党,信念的树苗才如沐春风。 作品特别强调了徐向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背景:那是在“正当国民党右派反共活动猖獗,国共合作面临破裂、白色恐怖笼罩大地的严重形势下……”这段叙述很重要,甚至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书写徐向前以后屡经磨难不屈不挠终至辉煌的伏笔。这之后,从创建鄂豫皖根据地到转战川陕,从两次过雪山草地到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哪里有了他的身影,哪里就有艰苦卓绝的斗争和燎原的星火。他很快就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开辟根据地、发展武装的一方统帅,在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时候,才刚刚30岁。而由于早期力量的单薄和党内思想的不统一,这位含辛茹苦的军事将领所遇到的大都是空前的恶战,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于己的强敌,然而,徐向前每次又都凭着杰出的指挥才能,率领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东奔西突继续发展。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委的李先念回忆说:“向前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从不知恐惧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恶仗来临,他越是生龙活虎,精神百倍。” 除了战火的锤炼,还有党内错误路线的折磨。鄂豫皖根据地肃反扩大化,在骇人听闻的千古奇冤白雀园肃反中,不仅他的妻子被杀,还差点儿把他也暗算了,但他对他所追随的事业仍然矢志不移,忠心耿耿。1937年6月,西路军兵败祁连山,弹尽粮绝,所剩残部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在天寒地冻的祁连山区化整为零,在这样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徐向前等西路军高级将领仍然没有丧失信心,化装成老百姓,步行两千余里,回到了延安。 从本书里,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徐向前元帅所走过的路程,每一步都是那样的艰辛,每一步又是那样的坚定,没有彷徨,没有动摇。战胜所有的生死考验和磨难,只有一个法宝,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念,信念支撑意志,意志产生力量,而真正的力量是无坚不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