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清华文化的三大源头
第一节 清华园——环境
第二节 国耻纪念碑——清华建校的历史背景
(“一切仿照美国”的殖民化性格/健行不息的自强性格/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
第三节 “灵芝”——清华早期学子概况
第一章 校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周诒春——清华校风及人格教育的奠基人
第三节 从张煜全到曹云祥——开始筹办大学部
第四节 罗家伦——开清华学术化的滥觞
第五节 梅贻琦——开创清华的黄金时代
(就职演说宣布施政方针/梅贻琦教育思想略述)
第二章 名师
第一节 理论
第二节 院长及教务长
(从张彭春到杨振声/冯友兰——首席院长/潘光旦——功勋教务长/叶企孙——清华物理系的缔造者、理学院的奠基人/顾毓琇——广识精通的工学院长)
第三节 导师
(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黄节、傅增湘、溥侗)
第四节 系主任
(王文显/朱自清/吴宓/刘文典)
第五节 其他名师
第三章 校园生活面面观(上)
第一节 清华人的生活理念
(民主/法制/平等/自治)
第二节 学生生活
(概述——学生生活的“派别”/管理/社团/刊物/体育/其他)
第三节 教授生活
(教授的日常生活/教授的业余文化生活/教授的物质待遇及服务规程)
第四章 校园生活面面观(下)
第一节 清华人的衣、食、住、行
(衣/食/住/行)
第二节 清华园的“两性文化”
(理念/学生的两性意识、两性观念和性心理/教授的婚恋、家庭及其观念略览)
第五章 清华文学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文学系及中国文学(研究)部
(概况/办系宗旨及教学目标/课程设置及其变迁/教学上的特点/文科研究所中国文学部的教学/学术研究概况/附:1936年度中国文学系学程一览)
第三节 外国语文学系及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部
(概况/教学目的及课程设置/全校公共必修的外语课程和研究部课程/教师的学术著作/附:1936年度外国语文系学程一览)
第四节 哲学系及哲学(研究)部
(概况/教学目的与哲学思想/课程概况及其特点/学术研究/研究生的培养/附:1936年度哲学系学程一览)
第五节 历史学系及历史学(研究)部
(概况/教学目标与教学方针/课程与教学/教师的学术研究/附:1936年度历史学系学程一览)
第六节 社会学系
(概况/教学思想与课程/教师的著作/附:1936年度社会学系学程一览)
第六章 二三十年代的清华文坛
第一节 概述
(“守旧期”及其代表人物/“更新期”及其代表人物/清华最早的文艺专刊——《清华文艺》/“复兴期”及其代表人物/“清华中国文学会”及其会刊/《清华周刊》的文艺专号/30年代中期的“清华文艺社”/清华文坛的“分化”——“左联”及“国防文学社”的产生)
第二节 闻一多的文学艺术活动
(新诗创作/诗评和诗论/杂论/戏剧/其他)
第三节 朱自清的文学活动
(散文/新诗/其他)
第四节 清华文学社
(清华文学社的成员/清华文学社的早期活动/惜别与余韵)
第五节 清华戏剧
(酝酿和奠基时期——洪深与闻一多/复兴与繁荣时期——李健吾/极盛时期——万家宝(曹禺)/清华园的古典戏曲活动——俞平伯和红豆馆主)
第六节 清华新诗歌
(朱湘与“清华四子”/曹宝华/林庚)
第七节 清华文论
(概况/陈铨的《读王国维先生之后》/雄辩家——张荫麟/“本色的批评家”——钱钟书/博通的评论家——李长之)
第八节 清华园里的“左翼文学”及王瑶、吴祖襄
(“左联”小组与“国防文学社”/王瑶/
吴祖襄)
第九节 清华人心目中的鲁迅
第七章 二三十年代的清华旧体诗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作品选粹
(梁启超作品选/吴宓作品选/闻一多作品选/陈寅恪作品选/俞平伯作品(含藏品)选/黄晦闻作品选/萧公权作品选/卢葆华作品选/钱钟书作品选/朱自清作品选)
附录1 大事记
附录2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