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l部分 Exchange 2000项目规划
第1章 新特性
1. l 灵活的管理模式
1. 1. 1 Active Directory
1. 1. 2 管理
1. l. 3 消息路由
1. 2 与其他电子邮件系统的连通性
1. 3 性能增强的数据存储
l. 3. l 每服务器多数据库
1. 3. 2 网络支持
1. 3. 3 对客户端及协议的完全支持
1. 3. 4 集成全文本搜索
1. 4 可伸缩性和可靠性
1. 5 实时协作
1. 5. l 聊天服务
1. 5. 2 即时消息发送服务
1. 5. 3 Exchange 2000会议服务器
1. 6 开发自定义解决方案
1. 6.1 对XML的支持
1. 6. 2 性能增强的CDO
1. 6. 3 服务器事件
l. 6. 4 性能增强的工作流程
1. 6. 5 OLE DB和ADO支持
1. 6. 6 IIS和ASP集成
1. 6. 7 Web表格
第2章 建立项目规划
2. 1 采用分阶段的方法
2. 1. l 评估项目风险
2. 1. 2 协助项目规划的模板
2. 2 阶段1:设想
2. 2. l 成立项目小组
2. 2. 2 建立项目结构
2. 2. 3 收集高级的必要条件
2. 2. 4 确定项目前景
2. 2. 5 确定项目规模
2. 2. 6 确定项目假定
2. 2. 7 创建概念设计
2. 3 阶段2:计划
2. 3. l 收集信息
2. 3. 2 功能说明
2. 3. 3 概念验证测试
2. 3. 4 识别资源
2. 3. 5 创建所需项目计划
2. 3. 6 建立项目进度表
2. 4 阶段3:开发
2. 4. l 验证设计
2. 4. 2 建立系统
2. 4. 3 初步实验.
2. 4. 4 小规模用户实验
2. 5 阶段4:部署
2. 5. l 迁移用户
2. 5. 2 将项目投入生产
2. 5. 3 完成项目
第II部分 对Exchange 2000和Actve Directory进行规划
第3章 Exchange 2000环境
3. 1 公司结构
3. 2 业务需求
3. 2. l 组织要求
3. 2. 2 用户要求
3. 2. 3 管理要求
3. 2. 4 对未来的计划
3. 3 当前网络基础结构
3. 3. 1 WAN环境
3. 3. 2 LAN环境
3. 3. 3 域名系统
3. 4 Windows NT 4. 0域结构
3. 5 Active Directory
3. 5. l 树林
3. 5. 2 站点
3. 5. 3 架构
3. 5. 4 全局编录和全局编录服务器
3. 5. 5 Active Directory连接器
3. 6 Exchange构造评审
3. 6. 1 Exchange整体设计
3. 6. 2 地址薄视图
3. 6. 3 Exchange站点设计
3. 6. 4 邮箱和公共文件夹服务器
3. 6. 5 桥头堡服务器
3. 6. 6 连接器服务器
3. 6. 7 主干线
3. 6. 8 Internet邮件
3. 6. 9 故障恢复方案
3. 6. 10 Exchange监控及系统性能
3. 7 服务器配置
3. 7. 1 硬件
3. 7. 2 群集
3. 7. 3 Exchange对软件版本的要求
3. 7. 4 第三方软件
3. 7. 5 服务器名称
3. 7. 6 客户端访问
3. 8 公共文件夹
3. 8. 1 公共文件夹的层次
3. 8. 2 公共文件夹仿射
3. 8. 3 复制
3. 8. 4 全文索引
3. 9 组织表格
3. 10 结论
第4章 Active Directory设计
4. 1 Active Directory概略
4. 1. l 公司的名称空间
4. 1. 2 域结构
4. 1. 3 域名系统概略
4. 2 Active Directory逻辑结构
4. 2. 1 域设计
4. 2. 2 DNS服务
4. 2. 3 域命名建议
4. 2. 4 组织单位结构
4. 2. 5 树林
4. 2. 6 Windows 2000站点拓扑
4. 2. 7 信任关系
4. 3 Active Directory逻辑组件
4. 3. 1 命名上下文
4. 3. 2 全局编录服务器
4. 2. 4 Active Directory组
第5章 Active Directory集成和复制
5. 1 Active Directory复制
5. 2 全局编录服务器
5. 2. l 确定全局编录服务器的数量
5. 2. 2 可选字段复制
5. 2. 3 Exchange 2000安装和Active Directory架构
5. 2. 4 通讯薄搜索
5. 3 Active Directory服务
5. 3. l 全局地址列表
5. 3. 2 Exchange Server 5. 5分配列表和Active Directory组
5. 3. 3 地址列表和脱机地址列表
5. 4 对Active Directory的客户端访问
5. 4. 1 DSProxy服务
5. 4. 2 Exchange Client. Outlook 97及Outlook 98
5. 4. 3 Outlook 2000和Outlook 98 SP2
5. 5 共存和升级
5. 5. l 什么是ADC
5. 5. 2 站点复制服务和收件人更新服务
5. 5. 3 使用ADC的原因
5. 5. 4 连接协定
5. 5. 5 创建初始连接协定
5. 5. 6 ADC操作
5. 5. 7 ADC对象匹配
5. 5. 8 ADC复制
5. 5. 9 ADC安装位置
5. 5. 10 部署ADC之前的考虑事项
5. 5. 11 部署ADC的准备工作
5. 5. 12 安装ADC的最低要求
5. 5. 13 监控ADC
5. 5. 14 部署技巧
第6章 部署策略
6. l 部署路标
6. 1. l 新Exchange 2000组织
6. 1. 2 现有Exchange组织
6. 2 部署的准备工作
6. 3 在Active Directory中填写用户账户
6. 4 将Windows NT Server升级为Windows 2000 Server
6. 4. l 确定是否需升级所有服务器
6. 4. 2 升级现有域并连接到树林
6. 4. 3 升级服务器及迁移到树林
6. 5 升级Exchange邮箱
6. 6 场景
6. 6. l 分离的Exchange组织
6. 6. 2 在其自身树林中的Exchange 2000
6. 6. 3 多Exchange 5. 5组织
第III部分 建立Exchange 2000的原型
第7章 建立测试环境
7. 1 测试的重要性
7. 2 设计测试实验室
7. 2. l 办公空间
7. 2. 2 硬件
7. 2. 3 网络
7. 2. 4 软件
7. 3 收集必备条件
7. 4 开发测试方案
7. 4. l 识别风险和偶发事件
7. 4. 2 客户端软件测试计划
7. 4. 3 第三方连接器测试方案
7. 4. 4 测试策略
7. 5 测试场景
7. 5. l 特性测试
7. 5. 2 升级测试
第8章 实验Exchange 2000
8. l 实验的任务
8. 2 明确实验目标
8. 2. l 选择实验特性
8. 2. 2 现有基础结构要求
8. 3 明确参与者
8. 4 设定用户期望
8. 5 实验所需时间
8. 6 生产实验
8. 7 从实验室到实验
8. 7. 1 为实验室配置编制文档
8. 7. 2 评估实验室测试的经验
8. 8 为实验过程编制文档
8. 9 将经验应用于生产
第9章 创建新环境
9. l 评估环境
9. 1. l 定义要求的功能
9. 1. 2 进行差距分析
9. 1. 3 制定计划
9. 1. 4 创建环境
9. 2 设计Exchange 2000体系结构
9. 2. l 服务器位置
9. 2. 2 全局编录设置
9. 2. 3 消息路由
9. 2. 4 与Internet的连通性
9. 2. 5 实时协作服务
9. 2. 6 服务器的功能划分
9. 2. 7 命名规范
9. 2. 8 备份与恢复
9. 2. 9 管理
9. 2. 10 公共文件夹
9. 2. 11 客户端访问
9. 3 设计共存和迁移方案
9. 3. 1 共存
9. 3. 2 迁移
9. 3. 3 特别的考虑
9. 3. 4 共存与迁移过程
9. 4 培训管理员和用户
9. 4. 1 管理员培训
9. 4. 2 最终用户培训
9. 5 设计总结
第10章 布置现有环境
10. l 对操作系统的依赖性
10. 2 Exchange 2000要求条件
10. 2. l 硬件要求
10. 2. 2 Windows 2000 Server基础结构
10. 2. 3 Exchange 4. 0. Exchange 5. 0及Exchange 5. 5的依赖性
10. 3 安装考虑事项
10. 3. 1 磁盘空间
10. 3. 2 升级服务器需要的时间
10. 3. 3 升级要求的权限
10. 3. 4 Windows信任
10. 3. 5 服务器角色
10. 3. 6 混合模式与本机模式
10. 3. 7 路由和路由主机
10. 3. 8 脱机地址簿
10. 3. 9 公共文件夹(Schedule+Free/Busy和Organizational Forms Library)
10. 3. 10 Exchange组件比较
10. 3. 11 目录对象
10. 3. 12 网络存储系统
10. 3. 13 通信协议
10. 3. 14 消息跟踪
10. 3. 15 传输堆栈和连接器
10. 3. 16 其他Exchange服务
10. 3. 17 对客户端的影响
第IV部分 计划部署的基本方法
第11章 管理和维护
11. l 收件人管理
11. 1. l 组织单位
11. 1. 2 管理模式
11. 1. 3 了解收件人管理的管理工具和性能
11. 2 服务器管理
11. 2. l 管理服务器职责
11. 2. 2 管理模式
11. 2. 3 了解服务器管理的管理工具和特性
11. 3 其他管理特性
11. 3. l 安全和分配组
11. 3. 2 公共文件夹
11. 3. 3 移动邮箱
11. 4 Exchange 5.5的混合运作模式
11. 4. l 管理组
11. 4. 2 Active Directory连接器
11. 4. 3 公共文件夹
11. 4. 4 移动Exchange 5. 5服务器
11. 5 管理和监视Exchange服务器的性能
11. 5. 1 Exchange 2000工具
11. 5. 2 Windows 2000工具
第12章 备份和还原的服务器设计
12. l 数据库和存储组
12. 1. l 备份
12. 1. 2 还原
12. 1. 3 并行处理
12. 1. 4 服务器恢复
12. 1. 5 建议
12. 2 设计事项
12. 2. l 备份到磁盘
12. 2. 2 备份和还原的吞吐量
12. 3 设计范例
12. 3. l 小型组织或者分支机构服务器
12. 3. 2 大型部门服务器
12. 3. 3 集中式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安装
第13章 病毒防护
13. 1 病毒防护概述
13. 1. l 病毒扫描概念
13. 1. 2 定义
13. 2 解决方案设计
13. 2. l 第1层:主干网基础结构防毒
13. 2. 2 第2层:本地服务器
13. 2. 3 第3层:桌上电脑
13. 3 Exchange中支持的病毒扫描
13. 3. 1 Exchange 5. 5 SP3中的病毒扫描API
13. 3. 2 Exchange 2000服务器支持的病毒扫描
13. 4 Outlook中支持的病毒扫描
13. 5 病毒解决方案供应商
13. 5. l 错误检测测试
13. 5. 2 性能目标
13. 5. 3 监视服务
13. 6 报警监控
第14章 服务器的可用性
14. l 定义高可用性结构
14. 2 确定可用性技术要求
14. 2. l 停机时间的代价
14. 2. 2 系统的薄弱环节
14. 2. 3 复原点和复原时间
14. 2. 4 造成停机时间的原因
14. 3 实施可用性技术
14. 3. l 服务器硬件
14. 3. 2 分布式服务
14. 3. 3 多数据库
14. 3. 4 智能路由
14. 3. 5 服务器群集
14. 3. 6 前端/后端结构
14. 4 创建可用性方法
14. 5 结论
第15章 调整服务器的大小
15. 1 Exchange 2000服务器类型
15. 2 处理器配置
15. 2. l 邮箱和公共文件夹服务器的容量
15. 2. 2 连接器服务器的容量
15. 2. 3 数据和视频会议服务器的容量
15. 2. 4 Instant Messaging服务器的容量
15. 2. 5 聊天服务器的容量
15. 3 磁盘配置
15. 3. l 邮箱和公共文件夹服务器的磁盘配置
15. 3. 2 连接器服务器的磁盘配置
15. 3. 3 前端服务器的磁盘配置
15. 3. 4 数据和可视会议服务器的磁盘配置
15. 3. 5 Instant Messaging服务器的磁盘配置
15. 3. 6 聊天服务器的磁盘配置
15. 4 内存配置
15. 4. l 邮箱和公共文件夹服务器的内存
15. 4. 2 连接器服务器的内存
15. 4. 3 前端服务器的内存
15. 4. 4 数据和视频会议服务器的内存
15. 4. 5 Instant Messaging服务器的内存
15. 4. 6 聊天服务器的内存
15. 5 网络配置
15. 5. l 邮箱和公共文件夹服务器的网络配置
15. 5. 2 连接器服务器的网络配置
15. 5. 3 Real-Time Collaboration Server的网络配置
第16章 消息路由
16. 1 Exchange 5. 5路由基础
16. 2 Exchange 2000路由基础
16. 2. 1 管理组和路由组
16. 2. 2 连接器
16. 2. 3 链接状态路由
16. 2. 4 选择路由
16. 3 并存
16. 4 对拓扑结构的考虑
第17章 主干网的配置和调整
17. l 目录访问
17. 1. l 目录服务访问API
17. 1. 2 指定Active Directory服务器
17. l. 3 目录缓存
17. 1. 4 缓存的参数
17. 2 路由和传送
17. 2. 1 高级队列引擎
17. 2. 2 消息分类器
17. 2. 3 分配组的展开
17. 2. 4 连接器类型
17. 2. 5 路由和链接状态信息
17. 2. 6 路由组方案
17. 2. 7 窄带环境
17. 3 公共文件夹
17. 3. 1 公共文件夹层次结构
17. 3. 2 配置公共文件夹
17. 3. 3 Active Directory中的公共文件夹
17. 3. 4 公共文件夹复制
17. 3. 5 公共文件夹仿射
17. 4 地址表
17. 4. l 地址列表与早期版本的兼容性
17. 4. 2 收件人更新服务
第18章 外部连接
18. l 计划编制和最佳操作方法
18. 2 Active Directory和连通性
18. 2. 1 对象
18. 2. 2 全局编录
18. 2. 3 收件人策略
18. 2.4 收件人更新服务
18. 3 连接器分析
18. 3. 1 Exchange Lotus Notes连接器
18. 3. 2 Exchange Microsoft Mail连接器
18. 3. 3 EXchange Lotus cc:mail连接器
18. 3. 4 Novell GroupWise的Exchange连接器
18. 4 混合模式中的连通性
18. 4. 1 Active Directory连接器
18. 4. 2 混合环境中的路由
18. 4. 3 连接器的迁移
18. 5 连接到PROFS和SNADS
第V部分 部署的高级规划
第19章 聊天与即时消息发送服务
19. 1 Chat Service概述
19. 2 部署Chat Service
19. 2. 1 Chat Service部署步骤
19. 2. 2 Chat Service服务器伸缩性
19. 2. 3 Chat Service服务器位置
19. 2. 4 网络地址译码和内部防火墙
19. 2. 5 安全性和TCP端口
19. 2. 6 Chat Service基本推荐
19. 3 Instant Messaging概述
19. 4 部署Instant Messaging
19. 4. 1 Instant Messaging的部署步骤
19. 4. 2 部署只包含Exchange 2000的环境
19. 4. 3 Exchange 5. 5的部署
19. 4. 4 Instant Messaging路由器和主服务器
19. 4. 5 通过网络中继请求
19. 4. 6 解析Instant Messaging服务器的名称
19. 4. 7 Instant Messaging服务器的伸缩性
19. 4. 8 服务器位置和网络连通性
19. 4. 9 网络地址传输和内部防火墙
19. 4. 10 安全性考虑
19. 4. 11 Instant Messaging部署推荐
第20章 跨组织的复制和目录同步
20. l 场景
20. 2 Exchange 5. 5组织间的解决方案
20. 2. 1 InterOrg同步工具
20. 2. 2 Windows 2000和Active Directory连接器
20. 3 Exchange 2000组织间的解决方案
20. 4 Microsoft Metadirectory Service
20. 4. 1 Active Directory管理代理
20. 4. 2 跨树林的场景
20. 5 结论
第21章 分支办公室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