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上篇
一.所有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一)从历史的发展看所有制改革
(二)从我国的实践看所有制改革
(三)从理论认识逻辑看所有制改革
二.所有制改革:对若干理论模式的批评
(一)国外理论家关于所有制改革构想的创见与缺陷
(二)对国内理论界关于所有制改革模式论述的评价
三.关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关系的逆向思考
(一)所有制和商品经济:生产力树上两朵并开的花
(二)所有制和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关系染缸中的色料与净水
(三)所有制和商品经济:生产力情场中一对苛求的恋人
四.商品经济的二重性及对所有制的反规定
(一)商品经济具有生产关系与准生产力二重属性
(二)商品经济对一定所有制形式产生反规定
(三)确认商品经济反规定所有制理论的重要意义
五.论所有制的开放
(一)开放的根本是所有制的开放
(二)所有制开放:一种生产力现象
(三)走出传统的公私二元对立的思维困境
(四)社会所有制:所有制开放的基本思路
六.论“生产力域现象”
(一)“生产力域现象”
(二)“生产力域现象”溯源
(三)“生产力域现象”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
七.公有制与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并不与公有制天然对立
(二)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关键在于改革现存国有制
(三)成功改革国有制的前提是深化对公有制的认识
(四)所有制关系调整和国有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五)公有制形式调整过程中要防止非法化公为私
八.所有制改革与坚持社会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
(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与坚持公有制
(四)结论
九.改革中的所有制选择:困境与出路
(一)所有制选择的实践困境与理论困境
(二)所有制选择的意识原则与经济原则
(三)所有制选择的最终模式与近期模式
十.所有制问题再认识
(一)所有制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及其危害
(二)进一步确立科学的所有制观念
(三)把实践中的所有制改革推向深入
十一.所有制改革:新的突破与突破的新任务
(一)最大的认识误区是所有制误区
(二)实现所有制观念上的新突破
(三)站在新高度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
下篇
十二.虚拟私有制论——对一种全新的公有制模式的探索
(一)公有制:十字路口的抉择
(二)公有制理想模式的选择思路:一种奇特的联袂
(三)虚拟私有制:一种全新的公有制模式
(四)虚拟私有制:一种现阶段较为理想的过渡模式
十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与运营方略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基本出路
(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经营战略与策略的选择
十四.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探讨
(一)农村集体所有制已名不符实
(二)还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本来面目
(三)内外联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十五.新时期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改革
(一)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二)集体经济在现阶段的发展前途
(三)发展集体经济的现实选择
十六.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经验与方向
(一)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三)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四)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十七.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产权.股权与管理
(一)关于产权关系的界定
(二)关于股权的设置
(三)关于内部经营管理
十八.改革开放与民营经济
(一)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二)改革开放向纵深拓展有利于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着力推动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
十九.民营经济的地位与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民营经济与社会主义
(二)民营经济与体制建设
(三)民营经济的运作方略
二十.有关私有制问题的十个观点
(一)应以平静的心态对待私有制
(二)公有制和私有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三)明晰产权关系不等于走私有化道路
(四)不能固化对“私有制”的理解,
(五)所谓“全盘私有化”的格局不可能出现
(六)私有制如公有制一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并非绝不适于私有制经济进入
(七)“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并非绝不适于私有制经济进入
(八)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一定要搞私有制
(九)私有制并不必然具有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十)现代私有制与资本主义初期私有制已有质的区别
写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