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原《芦荟》一书,《芦荟:识芦荟栽芦荟用芦荟》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许多修改,以适应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芦荟更进一步了解的要求。《芦荟:识芦荟栽芦荟用芦荟》分三大部分:认识芦荟、栽培芦荟、应用芦荟。第一部分,认识芦荟:从芦荟的起源、分布、历史与发展,芦荟的种类、外部形态与内部物质——化学组成、药理作用等方面去认识芦荟;第二部分,栽培芦荟:主要介绍芦荟栽培的基本理论、外界环境条件、栽培技术与方法;第三部分,应用芦荟:重点介绍芦荟的采收、加工提取技术与方法,芦荟制品标准与检测方法,芦荟原料系列、芦荟化妆品系列、芦荟健康食品系列、芦荟药物系列的应用,芦荟的民间应用等。在《芦荟:识芦荟栽芦荟用芦荟》中还着重阐述了笔者与郑吉光先生深入研究,并与植物分类学家刘亮研究员等研讨,对原延用了100多年统称的中国芦荟(A.veraL.var.chinensis(Haw。)Berger),原认为是库拉索芦荟的一个变种划分定名为2个芦荟种——元江芦荟(A.yuanjiangensis Xiong&Zhengsp.nov。(暂拟))和华芦荟(A.chinensis(Haw。)Baker)。华芦荟被定名为一个独立芦荟种,而不是库拉索芦荟的一个变种;元江芦荟也被定名为一个新芦荟种。元江芦荟生长快,产量高,开发应用价值远远大于华芦荟,可同库拉索芦荟媲美,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库拉索芦荟表现还优异。另外,笔者还提出了元江芦荟可能不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而是从印度西北部通过佛教传入的。这点仅供学者同仁参考。笔者曾主持完成了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芦荟园的总体设计与布展等项工作,因而《芦荟:识芦荟栽芦荟用芦荟》还对博览会芦荟园的有关情况做了介绍。为了满足读者的欣赏要求,该书附有世界野生状态芦荟与中国野生状态芦荟分布图、世界与中国主要芦荟栽培地方图,芦荟使用方法示意图,野生状态元江芦荟、芦荟识别(应用价值芦荟、观赏芦荟、非芦荟)、露地与温室栽培、国内外芦荟产品、芦荟鲜叶美容以及世博会芦荟园等方面的精彩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