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企业管理双重约束:中国商品市场波动的分析

双重约束:中国商品市场波动的分析

双重约束:中国商品市场波动的分析

定 价:¥14.00

作 者: 陈乐一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丛编项: 市场经济研究丛书
标 签: 社会主义经济

ISBN: 9787100027274 出版时间: 1999-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273 字数:  

内容简介

  《双重约束:中国商品市场波动的分析》的研究对象是改革以来转轨时期中国商品市场的波动。中心论点是商品市场的持续繁荣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难以为继,必然走向萧条和疲软,这种转变是由于受到来自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双重约束,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需求约束呈逐渐加强之势,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咄咄逼人。供给约束,主要表现为产品结构失衡,质量品种不对路,特别是农产品的供应偏紧。需求约束加剧的突出表现是80年代末期以来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生产过剩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需求约束、生产过剩、买方市场(尽管这些概念的内涵是有差别的), 出现于长期受供给约束之苦的中国,不能不说是一件大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们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是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表现和标志,同时又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因为从当前现实来看,生产过剩比产品短缺更富有挑战性,生产过剩所造成的危害,绝不逊色于产品短缺。因此,为了实现商品市场发育的良性循环,熨平恶性波动,必须高度重视需求约束和生产过剩;同时,也绝对不能忽视供给约束和产品短缺。《双重约束:中国商品市场波动的分析》立足于这两方面,提出了将中国商品市场波动控制在“可运行区间”的若干政策主张。

作者简介

暂缺《双重约束:中国商品市场波动的分析》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过剩危机学说
第二章 对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一般考察
  2.1 经济周期的含义
 2.2 经济周期的类型
 2.3 外生理论与内生理论
第三章 对西方经济周期学派的考察
 3.1 引言 
 3.2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经济周期理论
 3.3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3.4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3.5 哈罗德—多马模型
 3.6 卡尔多的经济周期模型 
 3.7 萨缪尔森的乘数一加速数相互作用理论 
 3.8 希克斯的经济周期模型 
 3.9 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3.10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理论
 3.11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3.12 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章 对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史的考察
 4.1 危机史的脉络和梗概
 4.2 1825—1850年危机
 4.3 1850—1870年危机
 4.4 1870—1914年危机
 4.5 1914—1950年危机 
 4.6 50年代以来的危机 
第五章 对社会主义经济波动的考察
 5.1 商品供给短缺及其波动
 5.2 对社会主义经济波动的认识过程及其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第六章 商品市场波动实证分析
 6.1 波动形态的测定 
 6.2 波动的表象特征 
 6.3 商品市场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对比分析
第七章 商品市场波动特征分析
 7.1 商品市场的晴雨表:物价指数的分析
 7.2 商品市场波动与货币
 7.3 商品市场的持续繁荣和消费不足
 7.4 波动态势的转化——供给与需求双重约束的并存
第八章 波动中的主体要素分析
 8.1 居民经济行为分析 
 8.2 统制经济体制时期的政府和企业 
 8.3 改革以来主体角色的演变
 8.4 中央政府管理者身份的实现——扩张和收缩政策的交替出现 
第九章 繁荣走向萧条的分析
 9.1 引言
 9.2 繁荣走向萧条的供给因素分析 
 9.3 繁荣走向萧条的需求因素分析
 9.4 双重约束的并存及其启示
第十章 双重约束缓和的宏观环境:科学的政府调节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10.1 政府调节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10.2 政府调节的困难及其适度性
 10.3 中国的政府调节
 10.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完善
第十一章 双重约束缓和的微观基础:居民和企业行为的规范
 11.1 居民经济行为的规范 
 11.2 国有企业行为的规范 
第十二章 商品市场良性循环实现的选择
 12.1 发展生产,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增加商品有效供给
 12.2 密切注视购买力动态对商品市场的影响 
 12.3 加强对商品市场供求矛盾的宏观调节
 12.4 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制度
 12.5 努力促成与国际商品市场的接轨
 12.6 量化“可运行区间”,建立商品市场波动预警体系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