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中国西北侏罗纪含煤地层与聚煤规律

中国西北侏罗纪含煤地层与聚煤规律

中国西北侏罗纪含煤地层与聚煤规律

定 价:¥39.00

作 者: 张泓[等]著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煤层

ISBN: 9787116026919 出版时间: 1998-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6cm 页数: 317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本书是在煤炭工业部重点科研项目“西北聚煤区中生代含煤地层研究”和“西北侏罗纪聚煤盆地形成演化与聚煤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把西北地区侏罗纪聚煤盆地作为特定地质演化阶段的统一地质体,运用现代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等多学科理论,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对侏罗纪含煤地层和聚煤规律作了较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主要聚煤盆地的侏罗纪煤系的地层序列、沉积体系、岩石地层单位、植物群、孢粉化石群、动物群或组合的基本面貌,实现了以阶(期)为单位的年代地层对比;并对西北地区主要煤盆地的成煤时段与聚煤期、主要含煤段的成煤沉积体系类型、成煤古气候、聚煤作用的时空迁移等问题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书可供从事区域地质、能源地质、沉积地质研究的科技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使用和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西北侏罗纪含煤地层与聚煤规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1绪论
    1.1研究简史
    1.2西北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研究的基本问题
    1.2.1统一地层学与多重地层划分
    1.2.2现代岩石地层学
    1.2.3程度不一的生物地层学研究
    1.2.4年代地层学研究
   2准噶尔盆地的侏罗纪含煤地层
    2.1剖面选列
    2.1.1石河子南山煤矿红沟实测剖面
    2.1.2石河子南山煤矿水沟实测剖面
    2.1.3和布克赛尔和什托洛盖大沙沟实测剖面
    2.2岩石地层单位及沉积体系
    2.2.1八道湾组
    2.2.2三工河组
    2.2.3西山窑组
    2.3含煤性
   3伊犁盆地的侏罗纪含煤地层
    3.1剖面选列
    3.1.1尼勒克吉仁台实测剖面
    3.1.2察布查尔苏阿苏河实测剖面
    3.2岩石地层单位及沉积体系
    3.2.1苏阿苏河组
    3.2.2吉仁台组
    3.2.3胡吉尔台组
    3.2.4“艾维尔沟群”
    3.3主要含煤层段及含煤性
   4吐-哈盆地的侏罗纪含煤地层
    4.1剖面选列
    4.1.1吐鲁番大河沿桃树园实测剖面
    4.1.2哈密三道岭煤矿实测剖面
    4.2岩石地层单位及其沉积体系
    4.2.1八道湾组
    4.2.2三工河组
    4.2.3西山窑组
    4.3主要含煤层段及含煤性
   5塔里木的侏罗纪含煤地层
    5.1库车-满加尔盆地
    5.1.1剖面选列
    5.1.2沉积体系与岩石地层单位
    5.1.3含煤性
    5.2托云-和田盆地和且末-民丰盆地
    5.2.1剖面选列
    5.2.2岩石地层单位及沉积体系
    5.2.3含煤性
   6柴达木盆地的侏罗纪含煤地层
    6.1剖面选列
    6.1.1大柴旦大煤沟剖面
    6.1.2旺尕秀剖面
    6.2岩石地层单位及沉积体系
    6.2.1小煤沟组和火烧山组
    6.2.2甜水沟组
    6.2.3饮马沟组
    6.2.4大煤沟组
    6.2.5石门沟组
    6.2.6采石岭组
    6.3概要及含煤性
   7鄂尔多斯盆地的侏罗纪含煤地层
    7.1典型剖面选列
    7.2岩石地层单位及沉积体系
    7.2.1富县组
    7.2.2延安组
    7.2.3直罗组
    7.2.4安定组
    7.3主要含煤层段及其含煤性
   8小型盆地群的侏罗纪含煤地层
    8.1北山阿拉善盆地群
    8.1.1剖面选列
    8.1.2岩石地层及沉积体系序列
    8.1.3含煤性
    8.2祁连山盆地群
    8.2.1玉门旱峡盆地
    8.2.2山丹新河盆地
    8.2.3靖远王家山、宝积山盆地
    8.2.4热水盆地
    8.2.5窑街盆地
    8.2.6主要含煤层段及其含煤性
    8.3鄂尔多斯西缘盆地群
    8.3.1剖面
    8.3.2岩石地层单位及沉积体系
    8.3.3含煤层段及其含煤性
   9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植物(大化石)群
    9.1物种构成
    9.2一般特征和性质
    9.2.1真菌和苔藓植物门
    9.2.2石松植物门
    9.2.3楔叶植物门
    9.2.4真藏植物门
    9.2.5种子蕨植物门
    9.2.6苏铁和拟苏铁植物门
    9.2.7银杏植物门
    9.2.8松柏植物门
    9.3古植物地理分析
    9.3.1前题
    9.3.2分析结果
    9.3.3解释
   10西北地区侏罗纪植物组合带
    10.1异叶蕨-准苏铁果组合带(Thaumatopteris-CycadocarpidiumAssemblage
    Zone)
    10.2枝脉蕨顶峰带(CladophlebisAcmeZone)
    10.3锥叶蕨始现带(ConiopterisInitialAppearanceZone)
    10.4锥叶蕨-枝脉蕨组合带(Coniopteris-CladophlebisAssemblageZone)
    10.5锥叶蕨顶峰带(ConiopterisAcmeZone)
    10.6未名植物组合带(UnnamedPlantAssemblageZone)
   11西北地区侏罗纪孢粉组合带
    11.1Cyathidites-Dictyophyllidites-Cycadopites(CDC)组合带
    11.1.1准噶尔盆地
    11.1.2伊犁盆地
    11.1.3吐-哈盆地
    11.1.4柴达木盆地
    11.1.5祁连山盆地群
    11.1.6组合带基本特征
    11.1.7地质时代的讨论
    11.2Cyathidites-Cycadopites-Quadraeculina/Classopollis (CCQ/C)组合带
    11.2.1准噶尔盆地
    11.2.2吐哈盆地
    11.2.3柴达木盆地
    11.2.4祁连山盆地群
    11.2.5鄂尔多斯盆地
    11.2.6组合带主要特征
    11.2.7地质时代的讨论
    11.3Cyathiditesminor-Neoraistrickia-Piceaepollenites(CNP)组合带
    11.3.1准噶尔盆地
    11.3.2伊犁盆地
    11.3.3吐哈盆地
    11.3.4柴达木盆地
    11.3.5祁连山盆地群
    11.3.6鄂尔多斯盆地
    11.3.7鄂尔多斯西缘盆地群
    11.3.8组合带基本特征
    11.3.9地质时代讨论
    11.4Cyathidites-Callialasporites-Classopollis(CCC)组合带
    11.4.1准噶尔盆地
    11.4.2吐-哈盆地
    11.4.3柴达木盆地
    11.4.4祁连山盆地群
    11.4.5鄂尔多斯盆地
    11.4.6组合带主要特征
    11.4.7地质时代讨论
    11.5Classopollis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CCP) 组合带
    11.5.1吐哈盆地
    11.5.2鄂尔多斯盆地
    11.5.3地质时代讨论
    11.6孢粉组合序列的演化规律
    11.7孢粉组合反映的古植被及古气候特征
    11.7.1早侏罗世普林斯巴赫期
    11.7.2早侏罗世托阿尔期
    11.7.3中侏罗世阿连—巴柔期
    11.7.4中侏罗世巴通期
    11.7.5中侏罗世卡洛期
   12西北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的动物化石组合
    12.1EosolimnadiopsisshenbeiensisFerganoconcha组合
    12.2Margaritifera(Qiyangia)lilingensis-Waagenoperna组合
    12.3Lilingellacuneata-Hunanellashijiabanensis组合
    12.4Sibireconcha-Pseudocardinia组合
    12.5Lamprotula (Eolamprotula)gansuensis-Pseudocardiniacarinata组合
   13西北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对比
    13.1陆相侏罗系中统/下统之间的界线问题
    13.1.1陆相侏罗系中/下统界线上的古植物(大化石)标志
    13.1.2陆相侏罗系中/下统界线的孢粉学标志
    13.2各聚煤盆地侏罗纪含煤地层对比结果
    13.2.1准噶尔盆地
    13.2.2伊犁盆地
    13.2.3吐-哈盆地
    13.2.4塔里木侏罗纪煤系的年代地层对比问题
    13.2.5柴达木盆地
    13.2.6鄂尔多斯盆地
    13.2.7小型盆地群侏罗纪含煤地层的年代地层对比
   14西北地区侏罗纪聚煤盆地的形成与沉积古地理
    14.1准噶尔盆地
    14.2伊犁盆地
    14.3吐-哈盆地
    14.4塔里木早—中侏罗世岩相古地理
    14.4.1库车-满加尔盆地
    14.4.2托云-和田盆地和且末民丰盆地
    14.5柴达木盆地
    14.6鄂尔多斯盆地
    14.7小型盆地沉积古地理概要
    14.8西北侏罗纪聚煤盆地的形成机制
   15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的基本聚积规律
    15.1主要含煤段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聚煤特征
    15.1.1冲积扇体系 扇前和扇间(FP)
    15.1.2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扇三角洲平原(FDP)和扇三角洲边缘(PDE)
    15.1.3河流体系 河道旁侧(FCS)
    15.1.4湖泊三角洲体系 三角洲平原(DP)
    15.1.5湖泊体系 滨湖(SL)和浅湖(SHL)
    15.2西北地区侏罗纪成煤期及古气候对聚煤作用的控制
    15.2.1主要聚煤盆地的成煤时段
    15.2.2西北地区侏罗纪聚煤期
    15.2.3西北地区侏罗纪聚煤作用的古气候控制
    15.3西北地区侏罗纪聚煤作用的时空迁移
    15.3.1西北地区侏罗纪聚煤作用中心及其迁移路线
    15.3.2西北地区侏罗纪聚煤作用迁移的控制因素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录1植物新种描述
   附录2孢粉新种描述
   附录3双壳纲和叶肢介新种描述
   附录4西北地区侏罗纪聚煤盆地沉积体系类型及其成因相构成术语
   附录5本书使用的统一图例
   图版及说明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