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花言巧语》通过对经济学文本进行修辞分析,告诉我们经济学是科学,但也是文学。经济学家们宣称他们严格以事实和逻辑为基础,但是在经济学家的工具箱里,不仅有事实和逻辑,也有隐喻和故事,它们都是用于说服他人的手段。与其他学科一样,经济学家的工作也主要是说服,也是人们进行人文对话的一个领域。与其他领域一样,为了说服和对话,他们运用更多的文学性的修辞手段。众多修辞手段是经济学家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工具,他们用得得心应手,并不次于小说家或诗人。经济学最重要的修辞手段是隐喻,不过经济学家把隐喻称为“模式”,他们用供求曲线代表市场,与诗人把西风喻为“秋天的呼吸”一样是隐喻。再一个例子就是“博弈论”,名字本身就是一个隐喻。在经济学家已经习惯于认为生产来自一个函数并认为经济处于“周期性”运动中时,一位非经济学家比经济学家更容易看出这些用法的隐喻特征。另一个更明显的例子是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Schultz)在芝加哥发明的“人力资本”。这一隐喻得到贝克尔的喜爱,因为它通过将两组概念互换其内涵而彼此得到阐发,通过这一短语,经济学中研究劳动技能的领域与研究物质资本的领域整合到一起,两个领域的思想也都得到了改进。就劳动经济学而言,以前由于对劳动技能的来源缺乏了解,一直认为劳动技能的培养属于消费领域的事情,如今则不这么认为了;而就投资理论而言,以前不把劳动技能的培养当成一种投资,如今可以把它当作投资来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