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其一生,不要失去美的信仰/蒋勋在大学里教了十几年的“艺术概论”,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写出一本“理想的”艺术概论的教科书。它第一个条件,应该是不像一本“教科书”;不仅以艺术为专业的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有关艺术的基本概念,对一般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和大众,它也应该是一本有趣的、容易阅读的、启发生命的书。长年以来,通用于大学之间的艺术概论的教科书,许多是翻译自西方的,或者,裁切西方理论的片段,重新拼凑组合,变成一本艺术概论的教科书。艺术,其实比任何科目更需要一种人的自觉,也比任何一种科目更需要心灵的介人。一本翻译的“教科书”,对阅读者造成的隔阂,常常使艺术被扭曲成一种繁难而奥秘的假象。受制于西方的理论,拼凑组合,看来很像一本“教科书”,结果也可能使一般学生完全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也失去了一生中惟—一次借艺术来启发自我生命的可能。最常见的悲剧,是一个原本热爱艺术的青年,在阅读了一本讨论艺术的书,或者修了一问艺术理论的课之后,忽然被弄得倒尽胃口,再也不想接触艺术的范畴了。美,其实是一种拯救。在人性众多的挫折阻碍之中,在生命众多的困惑迷惆之中,美,使人有反省、有思维、有渴望、有向往、有对伤痛的悲悯,也有对喜悦幸福的期待。美,不应该是困难的学习。因此,我大胆地打破了“教科书”的形式,我不希望这本《艺术概论》是一本太像“教科书”的书;长期以来,我本身对“教科书”的僵化有一种厌烦,我盼望这本书是使青年们喜欢的书,是可以唤起他们自身的美的经验的书。我使本文的阅读比较容易,复杂的讨论也许放在注解的部分,或者,由参考资料再去延伸阅读。我出大量引用了我们本土文化和台湾的艺术实例。一本在华文地区使用的《艺术概论》,当它在举例时,如果全部是青年们陌生而遥远的例证,已经注定了本质上的偏误吧。我所居住的台湾正处在历史性的阶段,累积了不同的多元文化,台湾的艺术创造力,在文学、舞蹈、电影、美术、音乐、戏剧,各方面都有落实在本土、重新出发的迹象,我这本《艺术概论》当然也不能或不应该对这些当前的创作视而不见。当然,一本教科书,若不沦为“照本宣科”的形式,是需要教授者和阅读者双方大量的介人的,《艺术概论》的延伸阅读,应该是大量参与在当前的艺术活动之中,使自己丰富来自声音、来自视觉、来自肢体...[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