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经济法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定 价:¥18.00

作 者: 温海池编著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劳动经济学

ISBN: 9787310014040 出版时间: 2001-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0cm 页数: 327 字数: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品市场迅速发展,目前已进入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滞后,劳动经济方面的理论专著和教材不多,尤其供经济类大学本科生教学使用的教科书很少。因此,为了给我校经济类专业本科生提供教学用书,在南开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的立项资助下,编写并出版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劳动经济学》教科书。本书是一部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它不仅十分注重完整准确地阐明劳动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而且也努力紧密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实践。因此,本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理论性。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广泛参阅了国外不同版本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吸收和借鉴了其中的合理部分和相关资料。同时,广泛吸收了国内已出版的《劳动经济学》和学术界有关劳动经济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使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理论深度。第二,系统性。本书采纳劳动经济理论界多数学者的共识,以劳动关系作为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者认为,作为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劳动关系应包括劳动过程开始之前、劳动过程进行之中、劳动过程结束之后所发生的所有以社会劳动者为核心的利益关系。依据这种思路,全书内容安排了四部分十章。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使读者对全书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为第二至六章,主要内容是劳动力市场现象的微观分析。其中,第二章首先概述劳动力市场;第三章分析劳动力需求;第四章再分析劳动力供给;第五章分析人力资本理论,这是劳动力供给理论的深入;然后,第六章则以人们普遍关注的工资原理的探讨结束第二大部分内容。第三部分是第七、八章,这一部分是劳动经济的宏观分析,主要阐述劳动就业和失业等问题。第四部分是第九、十章。第九章阐明工会与集体谈判问题;第十章阐述社会保险问题,这既是集体谈判的重要内容,又是国家制定劳动法规的主要内容,更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性问题。上述四大部分包括了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构成了本书完整的结构体系:第三,适用性。本书各章在对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阐述和概括时,都紧密联系实际进行具体说明,并运用了各种有说服力的数据、图表等,从而使抽象的理论深入浅出,直观易懂,适于不同层次的读者学习。同时,全书内容长短适中,分量得当,作为大学本科生教学用书,安排每周四学时,一学期即可讲授完。因此,本书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书不仅可作为普通高校经济类大学本科生教学用书,而且可供成人教育的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劳动经济学等方向或专业的学员以及在劳动部门工作的实际工作者学习时使用;还可供从事劳动经济理论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劳动经济学》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二.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地位和作用
一.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 劳动经济学的作用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说的发展
一. 孕育阶段
二. 萌芽阶段
三. 独立发展阶段
第四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 劳动力市场概论
第一节 劳动力的基本概念
一. 劳动力的几种涵义
二. 劳动力的科学定义
三. 劳动力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类型和作用
一. 劳动力市场的涵义和特征
二. 劳动力市场的构成和类型
三.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和运行条件
一.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二. 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运行条件
三. 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运行原则
第四节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一. 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必然性
二. 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三. 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目标模式
第三章 劳动力需求
第一节 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一. 劳动力需求的涵义
二. 劳动力需求的性质和分析框架
三.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第二节 企业劳动力需求
一.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
二.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弹性
一.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二. 劳动力需求定律及其运用
三. 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
第四章 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及构成要素
一. 劳动力供给的涵义和类型
二. 劳动力供给的构成要素
三. 个人. 家庭及社会劳动力供给
第二节 个人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分析
一. 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分析
二. 效用最大化与劳动力供给
三. 短期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第三节 劳动参与决策
一. 就业与非就业选择
二. 不同条件下劳动参与的变动
三. 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
第五章 人力资本理论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中的几个概念
一. 什么是人力资本
二. 人力资本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
一. 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二. 家庭财富. 个人能力对人力资本供求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三. 教育收益率的估测方法
第三节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在职培训
一. OJT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 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
三. 非明文劳动契约
四. 内部劳动力市场
第四节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劳动力的流动
一. 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和类型
二. 影响劳动力流动性大小的因素
三. 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
第六章 工资原理
第一节 工资理论
一. 配第和杜尔阁的工资理论
二. 斯密的工资理论
三. 李嘉图的工资理论
四. 约翰·穆勒的工资理论
五. 克拉克的工资理论
第二节 工资水平
一. 工资水平的定义
二. 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
三. 工资水平与物价水平的关系
第三节 工资差别
一. 工资差别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二. 工资差别的扩展:收人分布
第四节 工资形式
一. 基本工资
二.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三. 福利
第七章 劳动就业
第一节 劳动就业及其性质
一. 就业与就业者
二. 关于“充分就业”
三. 劳动就业的性质
第二节 就业理论
一. 传统西方就业理论
二. 凯恩斯就业理论
三.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
第三节 影响劳动就业的因素
一. 人口因素
二. 经济因素
三. 技术因素
四. 制度因素
五. 心理因素
第四节 我国城镇就业制度的改革和解决就业的 途径
一. 我国城镇就业制度的改革
二. 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
第八章 失业理论
第一节 失业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 失业与失业率
二. 失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失业的类型及其成因
一. 摩擦性失业
二. 技术性失业
三. 结构性失业
四. 季节性失业
五. 周期性失业
六. 隐性失业
第三节 周期性失业的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一. 古典失业理论
二.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
三. 一般非均衡失业理论
第四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 工资膨胀率
二. 菲利浦斯曲线
三. 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四. 自然失业率
第九章 工会与集体谈判
第一节 工会与工会化
一. 工会及其目标
二.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化
第二节 工会效应
一. 工会对劳动力市场的效应
二. 工会对劳动条件改善的效应
第三节 集体谈判的程序
一. 交涉
二. 争议
三. 仲裁
第四节 中国的工会与集体谈判
一. 工会的性质和任务
二. 实行集体谈判的必要性
三. 实行集体谈判的可行性
第十章 社会保险
第一节 社会保险概述
一. 社会保险的产生和运行方式
二. 社会保险的特征
三. 社会保险的内容
四. 社会保险基金
五. 社会保险的类型和作用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
一. 养老保险制度
二. 失业保险制度
三. 西方国家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一. 我国的社会保险体系
二.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三.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