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彩片断: 文人之感想性格,各有不同,而艺术习练之程度有等差,此其所以异耳。今有画如此,执涂之人,而使观之,则但见其有树有山有水有桥梁屋宇而已;进而言之,树之远近,山水之起伏来去,桥梁屋宇之位置,俨然有所会也。若夫画之流派,画之格局,画之意境,画之趣味,则茫然矣。何也?以其无画之观念,无画之研究,无画之感想,故文人不必皆能画,画家不必皆能文,以文人之画,而使人观之,尚有所阂,何况乎非文人邪?以画家之画,使画家观之,则庶几无所阂,而宗派系统之差,或尚有未能惬然者;以文人之画,而使画家观之,虽或引绳排根旋议其后,而其独到之处,固不能不俯首者。若以画家之画,与文人之画,执涂之人使观之,或无所择别,或反之为文人画不若画家之画也。呼!喜工整而恶荒率,喜华丽而恶质朴,喜软美而恶瘦硬,喜细致而恶简浑,喜浓缛而恶雅澹,此常人之情也。艺术之胜境,岂仅以表相而定之哉。若夫以纤弱为娟秀,以粗犷为苍浑,以板滞为沈厚,以浅薄为淡远,又比比皆是也。舍气韵骨法之不求,而斤斤于此者,盖不达乎文人画之旨耳。文人画由来久矣,自汉时蔡邕、张衡辈,皆以画名,虽未睹其画之如何,固已载诸史籍,六朝庄老学说盛行,当时之文人,含有超世界之思想,欲脱离物质之束缚,发挥自由之情致,寄托于高旷清静之境,如宗炳、王微其人者,以山水露头角,表示其思想与人格,故两家皆有画论,东坡有题宗炳画之诗,足见其文人思想之契合矣。王廙、王羲之、王献之一家,则皆旗帜鲜明,渐渐发展至唐之王维、张洽、王宰、郑虔辈,更蔚然成一代之风,而唐王维又推为南宗之祖。当时诗歌论说,皆与画有密切之关系,流风所被,历宋元明清,绵绵不绝,其苦心孤诣,盖从可想矣。南北两宋,文运最隆,文家诗家词家,彬彬辈出,思想最为发达,故绘画一道,亦随之应运而兴,各极其能。欧阳永叔、梅圣俞、苏东坡、黄山谷,对于绘画,皆有题咏,皆能领略。司马君实、王介甫、朱考亭在画史上皆有名,足见当时文人思想与绘画,极相契合。华光和尚之墨梅,文与可之墨竹,皆于是时表现。梅与竹不过花卉之一种,墨梅之法,自昔无所闻,墨竹相传在唐时已有之。强璪、张立、孙位,有墨迹,南唐后主之铁钩锁金错刀,固已变从来之法,至文湖州竹派,开元明之法门,当时东坡识其妙趣,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本书不仅有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严复、林纾、鲁迅这样今人熟悉的文化思想界大师,而且包括陈宝琛、王阎运、沈曾植、易顺鼎等易清诗界文坛风际会,而今却湮没无传行世的大家。评传中保存了大量经济诗文,对了解这些不应遗忘,又无文集刊印的旧年人物提供了有益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