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K. (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 家庭和学生时代 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律师,犹太人。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是家庭妇女,荷兰人。1830~1835年,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学习,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立志为人类服务。1835年10月进波恩大学法律系,1836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起初研究法学,后来主要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成为该派“博士俱乐部”一个颇有影响的成员。1841年初写成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送交耶拿大学审议。当时他还没有摆脱G.W.F.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这篇论文颇有新意,马克思在文中称颂这两位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思想,阐明哲学和生活的辩证统一原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同宗教誓不两立的无神论者。1841年4月15日未经答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马克思结束大学生活后,本打算去波恩大学讲授哲学。由于普鲁士当局加紧迫害进步知识界,便放弃这一打算,开始从事反普鲁士专制制度的政治活动。1842年写了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普鲁士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1842年4月开始为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报纸《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15日被聘为该报编辑。此后《莱茵报》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越来越鲜明,反动当局便在1843年1月决定,从4月1日起查封《莱茵报》,在这之前对它实行双重检查。3月17日,马克思反对股东们的妥协立场,退出编辑部。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等一系列文章,猛烈抨击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公开维护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这一时期,L.A.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和《未来哲学原理》对马克思转向唯物主义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