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沃洛夫(1730-1800),俄军大元帅,俄国军事学术奠基人之一,著名的军事谋略家。自幼在父亲指导下研究炮兵、筑城学与军事史,崇拜彼得大帝国和古罗马名将恺撒。1742年在禁卫军注册,1748年正式服役。曾参加七年战争、两次俄土战争(1768-1774和1787-1791)和1794年镇压波兰起义。1798年的第二次反法联盟组成后,任意大利北部俄奥联军总司令。1799年率军转战意大利和瑞士,行军中翻越阿尔卑斯山,恩格斯认为,这是“到当时为止所进行的一切阿尔卑斯山行军中最出色的一次”。后遭贬谪,死于彼得堡。苏沃洛夫主张摒弃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主张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以歼灭敌生力量为主要目标,快速机动,积极进攻;主张结合实战需要进行练兵。他总结了多年作战经验和治军学术思想,著有《团谕》和《制胜科学》。苏沃洛夫参军后,一方面看到俄国兵士勇敢、顽强,同时亲身体验到俄国领率机关和高级将领片面追求形式、闭门指挥等脱离战争实际的重大敝端,产生了俄国军队必须彻底改革的强烈愿望。这种改革是从他的苏兹达利步兵团开始的,他创立了一整套教育和训练军队的先进方法。他认为,人是制胜的决定因素,反对盲目练兵和机械练兵,主张根据实战需要而练兵,努力使士兵在最复杂的条件下大胆、主动、和巧妙行动。他还致力于夜战演习,并认为勇气对于夜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其著名格言是:“训练时艰苦,作战时轻松”。素以训练严格而著称。苏沃洛夫后来所建立的许多战功,都是与他对军队的改革分不开的。苏沃洛夫的战略以极重进取和果断见长。重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在不设防的野战中消灭敌军。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他认为:“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的方式接敌......只有直接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每次作战,苏沃洛夫都要鼓励兵士们说:“勇士们,敌人会在你们面前发抖的!”使每个兵士能确信自己的力量,懂得后退一步就是死,即使侥幸不死,也是可耻的。著名的伊兹梅尔攻坚战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工作下取胜的。战役结束后苏沃洛夫在上表时写道:“没有任何一个堡垒比伊兹梅尔更坚强,没有任何一个抵抗比伊兹梅尔更激烈,但是它在我皇的宝座之下倒下来,这是英勇进攻的结果。”再如,1798年,俄国同英、奥两国联合反对法国,要把军队开到意大利去打仗。当时奥地利的将领都被法军打败过,此时缺少一个担任同盟军总司令的人选。保罗一世只好把因主张改革而被免职的苏沃洛夫召回,任命他为驻意大利北部俄军总司令,奥军归他指挥。1799年3月,苏沃洛夫开始了著名的意大利远征。他一来到前线,立即取消了保罗一世推行的普鲁士军队那一套陈规旧制,军队面貌为之一新。俄军18天向前推进520俄里。这时,法国委派才能出众的将领莫罗,到前线指挥法国军队。6月,法军集结5万人开始反攻,而苏沃洛夫只有2万人,但结果还是俄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事后,莫罗评论苏沃洛夫说:“此人具有非凡的坚韧精神,他宁愿亲自牺牲并使自己的军队战斗到最后一卒为止,但却不肯退却一步”。50多年的军事生活,使苏沃洛夫认识到,兵士是制胜之本,并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性格与习惯:象士兵那样生活,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士兵。他在练兵和作战生活中,常常和士兵打成一片,并且没有任何做作,总是显得自然、快活、和蔼可亲。在沙俄军队里,军官一般把士兵当奴隶,把士兵视为会走动的机器,可以任意打骂和侮辱。苏沃洛夫对此十分气愤,曾把沙皇保罗一世推行的棍棒纪律叫做“残暴制度”。苏沃洛夫一贯尊重士兵,爱护士兵,把士兵看成勇士,打仗时决不让战士白流一滴血,爱惜士兵的生命;平时,不准军官虐待士兵,不许侮辱士兵的人格。因此,他本人便在士兵中有着无限的影响力,士兵们都亲昵地称他为“士兵元帅”,都愿在他的统率下拚命杀敌,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作者在这部传记中,想通过大量生动而翔实的史料,选择独特视角,描述这位伟大统帅大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所创建的辉煌战绩和他从一个列兵成长为俄军大元帅的光辉战斗历程。同时还要通过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揭示俄国政坛内部的尔虞我诈及宫廷中的骄奢淫逸。此外,还利用查找的史料介绍元帅的不幸婚姻和家庭生活趣闻轶事,以便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伟大统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