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1861-1941)出生在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父亲是著名的哲学家和诗人,家庭成员中有不少思想进步、学有成就的爱国者。泰戈尔在童年时即开始写诗,14岁时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庙会》。1878年赴英国学习法律,1880年回国。1881年,泰戈尔出版第一部诗集《黄昏之歌》,引起文坛注目。 泰戈尔早期创作阶段(1880年到90年代末)主要是短篇小说和故事诗。包括《金帆船集》(1894)、《缤纷集》(1896)、《江河集》(1896)、《收获集》(1899)、《梦幻集》(1900)、《瞬息集》(1900)和《故事诗》(1900)等10多部诗集,60多篇短篇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或取材民间故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反对殖民主义思想,如《故事诗》中的《戈宾德·辛格》(1886)、《更多的给予》(1900)、《被俘的英雄》(1900);或取材于现实,通过底层苦难妇女悲剧性的故事批判封建婚姻和种姓制度,表达人道主义的情感,如短篇小说《河边的台阶》(1884)、《摩诃摩耶》(1893)、《素芭》(1893)。短篇的代表作《摩诃摩耶》以摩珂摩耶和罗耆波的爱情故事,抨击了印度的封建婚姻制度和罪恶的殉葬习俗。故事诗《两亩地》揭露了封建地主巧取豪夺欺压百姓的罪恶。 20世纪初至1919年,泰戈尔进入了以中长篇小说和哲理性的抒情诗为主的中期创作阶段。这也是泰戈尔探索民族解放道路的重要阶段。这时期,泰戈尔积极参加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写下了《祖国的土地》、《祝福孟加拉国土》、《战胜自身》等著名诗篇。尽管当时与领导民族自治运动的国大党领袖们的观点存在分歧,泰戈尔颇感苦闷和彷徨,但他的创作却异常丰富。据不完全的统计,这段时期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诗集,其中有《歌之花环》(1914)、《遁逃集》(1916)、《鸿雁集》(1916)等;8部英文诗集,其中有《吉檀迦利》(1912)、《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3)、《飞鸟集》(1916)、《采果集》(1916)等;另有长篇小说《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和中篇小说《四个人》(1916)等;此外还写有短篇、剧本,以及歌曲集、论文杂文集、回忆录、书信集等。 除哲理性的抒情诗外,中长篇小说是泰戈尔这时期创作的一个亮点。《沉船》写大学毕业的青年知识分子哈梅西听从父命回乡成婚,当晚他携妻子坐船回城时却遇到风暴。当他在岸边醒来,把同样是遇到风暴而沉船遇险的纳里纳克夏的新婚妻子当作自己的妻子带回家时,一系列曲折的故事就此展开。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哈梅西善良的心地、屈从父命的软弱和作者对印度封建习俗的批评。《戈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独立之路的思考。戈拉是一个典型的印度民主主义者,坚信祖国一定会独立。“戈拉就象是渴望自由、愤怒地为反抗自己社会和政治上的奴隶地位而斗争的印度心灵的化身。”但是,戈拉片面地认为,要实现自己奋斗的目标,必须彻底奉行印度教的传统,包括种姓制度等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印度的现实、斗争的实际使他改变了上述观念,尤其是当他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婆罗门的后代之后,他终于摆脱了种姓和教派的束缚。戈拉最终明白,要独立,就必须在反对殖民主义的同时反对封建主义。泰戈尔明白无误地表达了自己反殖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两部作品都有错综复杂的情节和充满悬念的布局,但《戈拉》富有激情的论辩性的对话,与《沉船》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诗情画意形成不同风格。 1919年的阿姆利则惨案导致了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泰戈尔拍案而起。从1920年起,他频繁地出国访问,目光扩大到了世界。晚期(1919年至逝世)的创作以政治抒情诗和剧本为主。他认识了改良主义与非暴力思想的错误,反帝、民族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成为泰戈尔作品的主题。这时期,泰戈尔写有:《摩克多塔拉》(1922)和《红夹竹桃》(1926)等剧本和《随想集》(1922)、《总结集》(1932)、《再次集》(1932),《最后的星期集》(1935)、《叶盘集》(1936)、《黑牛集》(1936)、《边沿集》(1938)、《新生集》(1940)、《病榻集》(1940)、《康复集》(1941)和《生辰集》(1941)等20多部诗集,以及其他作品。这是一些爱憎分明、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他痛斥帝国主义,嘲讽日本士兵,肯定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伟大作用,并对自已作了深刻的剖析。泰戈尔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30多部散文、12部中长篇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和30多个剧本,以及其他各类作品。他的作品表现了印度人民在反帝反殖反封建的斗争历程中所走过的道路。他是印度近代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