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中国医学现代中成药

现代中成药

现代中成药

定 价:¥65.00

作 者: 程兆盛等主编
出版社: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中成药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9011691 出版时间: 1997-06-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0cm 页数: 1448 字数:  

内容简介

  片断:(三)中成药的发展历史中成药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方书。书中现存医方为283首,并且见到了丸、散等古老的成药剂型。《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不仅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概念,而且还记载了13首方剂,其中有9种是成药,包括了丸、散、膏、丹、药酒等剂型,说明中成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编撰《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269首,收载成药60余种,所用剂型有丸剂、散剂、酒剂、洗剂、浴剂、熏剂、滴耳剂、灌鼻剂、软膏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等10余种,说明中成药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四卷,其药方多为廉价有效易得之品,其中成药有数十种。南北朝,齐人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是现在的最早外科专书,载内服、外用方药140多首,其中外用成药所占比例较大,用治痈疽的外用软膏、膏药已广泛应用。唐代孙思邀集唐以前医方5300首,撰写成《备急千金要方》。王焘著《外台秘要)载方六千余首。两部书中都收载了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的大量成药,其中紫雪丹、磁朱丸、乞力伽丸(即苏合香丸)等,至今仍是常用的中成药。宋代著名的方书有《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前者载方16834首,后者载方近二万,其中收集了大量中成药。特别是当时出现了由国家设立的太医院熟药所,后改名为“和剂局”,专门制售中成药。国家还诏令名医裴宗元、陈师文等将官药局所收的成药处方进行校正,编成《和剂局方》,后经多次增补,最后定名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颁行全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刊行的成药典,也是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方之一。继宋之后,金、元四大医家的兴起,明、清温病学派的创立,都对方剂学和中成药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明代朱棣著《普济方)载方61739首,为群方书之冠,是研究中成药的宝贵资料。特别是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载方一万余首,记载成药制剂40余种,几乎包括了除注射剂以外的现代全部剂型。明、清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私人开办的药店也很兴盛,使中成药得以广泛使用和发展。解放后,在党的中医中药政策照耀下,中成药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全国各地都建立了中药成药的科研、生产、经营的专业机构,对其发掘、整理和提高,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科研方面无论是中成药的方剂、传统剂型、新剂型、新品种、新辅料、新工艺、新技术,还是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中成药的药理和成分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教育方面全国设有高等中药专业的校系近30家,除中药专业外,还设置了中药制药专业。生产方面中药制药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制药工厂有960余家,生产的中成药品种达4000余种,1995年中成药总产值达185亿元。中成药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倍受各国朋友的欢迎,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主要物质基础。本书前言前言中医以方药治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即载方13首,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有314方,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记载方剂5300余首,宋代王怀隐等所著《太平圣惠方》载方16834首,至明代朱棣等编著的《普济方)已达61739首。如此众多的方剂,总结了我们祖先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中成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我国历代医药家经过千百年来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有效方剂加工而成。它疗效显著,服用方便,副作用小,不仅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用,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许多国家都在广泛地使用中成药防治疾病。我国中成药生产体系已经形成,根据1995年统计资料,我国目前有中成药厂964家,其中大型企业160余家。1995年中成药工业总产值185亿元(不包括西药厂生产的中成药产值),生产各类中成药40多种剂型,4000多个品种。中成药的产品结构正在改善,名牌产品300余种,单品种产值过亿的十多个,名优产品市场占有率近40%。中成药新剂型如胶囊、口服液、冲剂、气雾剂、溶丸的产量占总产量60%以上,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剂型在不断更新,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快生活节奏的需求。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药理学、药效学、临床医学研究中成药,阐明其作用及作用机理,探索临床应用疗效及其规律性,已经有许多研究资料和专题报告文章,这些资料和文章大多散在各种报刊杂志中,有必要加以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为了更系统全面地整理研究中成药,更好地发挥中成药的治疗作用,促进中成药的生产与临床应用更紧密地结合,推动我国中成药事业的发展(这是中医药研究方面一个重要的课题),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现代中成药)这本书。全书分绪论、各论及附录三部分,共收载中成药1350种。收载品种以国家权威性中成药信息资料(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制剂品种目录》为主要依据,本着命名的科学性,组方的合理性,临床的实用性,病证治疗的代表性的原则,所选中成药均为正式出版物有确切记载者。每个收载中成药包括处方来源、药物组成、功用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现代研究等项内容。本书属工具书,具有全面系统、科学权威、简明扼要、方便实用等特点。全面系统就是较全面而系统地收集全国目前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常用的中成药1350种,然后按中医的治疗原则,分门别类,编汇成书;科学权威就是体现当代中成药研究的最高水平,资料来源出自国内外权威的著作或杂志,数据确切,表述科学,尽量包括当代中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具有明显的特点和独创性;简明扼要就是文字表述简洁明了,精炼确切,尽量避免重复和冗长空洞;方便实用就是要求该书适应性和读者面要非常广泛,既有专业性,适应广大专业工作者,又要有一定的普及性,适应广大患者和自我防治保健的人们。由于国内外研究中成药的文献和著作浩如烟海,资料分散,编写者水平和掌握资料所限,很难全部收入,遗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江中制药厂、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中美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江西科技出版社的热情帮助,各位编写作者的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谢。程兆盛1996年9月于南昌

作者简介

  程兆盛,男,1952年出生于江西婺源县,1977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现任江西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江西中医学院兼职副教授、《中国中医药报》特约记者。主要从事中医药管理、防老抗衰及肿瘤的防治研究。发表《略论中医管理的十个关系》、《论中医院的专科专病建设》、《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不利因素及对策》、《金匮要略运用大黄的规律》、《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进展》等数十篇论文。主编《中医临证必读》、《中外名人婚恋大观》、《周恩来人际交往实录》。协编《实用中医院管理学》、《中医医院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医管理研究》等学术专著。并参加了“三品一条枪锥切治疗早期宫颈癌”、“姚奇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电脑专家系统研究”、“用放射性铷86研究34种中草药及其成分对小鼠营养性心肌血流量的影响”等课题的部分研究工作。上述研究成果分别获全国中医药甲级科技成果奖和江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林志南,男,1947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70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1980年北京中医学院全国首届中医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全国中医药成人教育学会对外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厦门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香港新华中医学院名誉教授、马来西亚马中厦大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有多年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发表《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结合运用》、《浅谈伤寒论治法禁忌》、《温病纵横辨证的临床运用》等多篇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受到同行专家的好评。主编《八十年代中医效验方选评》、《金匮要略类编》、《杏林真传》、《中医妇科学》等学术专著。参加了《常见内科疾病中医多专家微机诊疗辅助系统》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成果的领先地位。黄仕华,男,1943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古晋市,祖籍福建莆田。早年随温病学家原新加坡中医学院院长及新加坡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陈占伟先生习医,1974年毕业于新加坡中医学院。1975年受聘担任该学院讲师及新加坡中医药研究院讲师,并任新加坡中华医院义务医师。现任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兼职讲师、沙捞越中医药学院副院长、临床实习导师及沙捞越、古晋、三马拉汉省中医师公会会长。擅长治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证,为马来西亚最负盛名的名中医之一。并受中国名老中医盛国荣教授之指导,曾参加盛教授《内经释要)学术专著之编撰。王慧英,女,1941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专业毕业。现任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兼职讲师、马中厦大中医学院永久名誉院长兼院务评审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医师公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马来西亚联络处主任。曾受原新加坡中医学院院长及新加坡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著名温病专家陈占伟先生之指导与教诲,是马来西亚著名执业医师,对内、妇、儿科及温热等疾病的治疗尤有独特经验。由于业精德高,1991年荣获沙捞越州元首颁发的BBs有功社会人士勋衔。是中国名老中医盛国荣教授的高足之一,曾参与盛教授《内经释要》学术专著的编撰。

图书目录

     目录
   绪论
    一、中成药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史
    二、中成药的剂型种类
    三、中成药的命名和分类方法
    四、中成药的配伍规律
    五、中成药的辨证应用
    六、中成药与西药合用的利弊
    七、中成药的用法用量
    八、中成药的给药时间
    九、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十、中成药的储存保管
    十一、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十二、中成药的中毒和解救
    十三、中成药的现代研究
   第一章 解表类
    一、辛温解表类
    0001 小青龙合剂
    0002 桂枝合剂
    0003 风寒表实感冒冲剂
    0004 风寒表虚感冒冲剂
    0005 午时茶冲剂
    0006 九味羌活丸(冲剂)
    0007 荆防败毒丸
    0008 香苏正胃丸
    0009 小儿回春丸
    0010 小儿四症丸
    0011 婴儿乐
    二、辛凉解表类
    0012 秋燥感冒冲剂
    0013 桑菊感冒片(冲剂)
    0014 复方桑菊感冒冲剂
    0015 天津感冒片
    0016 风热感冒冲剂
    0017 感冒退热冲剂
    0018 银翘解毒丸(片、胶囊)
    0019 桑菊银翘散
    0020 羚羊感冒片
    0021 金青感冒冲剂
    0022 三九感冒灵胶囊
    0023 板蓝根冲剂
    0024 抗感冲剂
    0025 银黄片
    0026 三金感冒片
    0027 银柴冲剂
    0028 小儿紫草丸
    0029 小儿感冒冲剂
    0030 小儿湾热灵
    0031 小儿金丹片
    三、扶正解表类
    0032 人参败毒散
    0033 参苏丸(冲剂)
    0034 防感冒香袋
    0035 童康片
   第二章 泻下类
    一、攻下类
    0036 半硫丸
    0037 更衣丸
    0038 清宁丸
    0039 三物备急丸
    0040 当归龙荟丸
    0041 十五制清宁丸
    二、润下类
    0042 便秘通
    0043 通幽润燥丸
    0044 五仁润肠丸
    0045 麻子仁丸
    0046 通便灵
    0047 九制大黄丸
    0048 麻仁润肠丸
    0049 通便灵
    0050 胃肠舒胶囊
   第三章 和解类
    一、和解少阳类
    0051 柴黄片
    0052 芎菊上清丸
    0053 小柴胡丸
    0054 少阳感冒冲剂
    0055 参柴颗粒
    二、表里双解类
    0056 双解香苏丸
    0057 减肥通圣片
    0058 防风通圣丸
    0059 清眩丸
    0060 清瘟解毒丸
    0061 宝咳宁冲剂
    0062 五积散丸
    0063 热可平注射液
   第四章 清热类
    一、清气泻火类
    0064 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
    0065 凉膈合剂(散剂)
    0066 白虎合剂
    0067 炎热清胶囊
    0068 牛黄噙化丸
    二、清营凉血类
    0069 紫草丸
    0070 复方大青叶合剂
    0071 小儿奇应丸
    0072 五粒回春丹
    0073 解毒清心丸
    0074 犀角地黄丸
    0075 清热凉血膏
    0076 清降片
    三、清热解毒类
    0077 紫金锭
    0078 白花蛇舌革注射液
    0079 三黄片(丸、散、液、膏、注射液)
    0080 万应锭
    0081 六应丸
    0082 七味新消丸
    0083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0084 小儿清热冲剂
    0085 牛黄上清丸
    0086 牛黄解毒丸(片)
    0087 片子癀
    0088 新癀片
    0089 炎立消
    0090 抗病毒口服液
    0091 消炎解毒丸
    0092 千里光片
    0093 青黛散
    0094 广西蛇药
    0095 猴耳环片
    0096 金鸡胶囊(冲剂)
    0097 梅花点舌丹
    0098 穿心莲片(注射液)
    0099 金莲花片
    0100 复方四季青片
    0101 黄连解毒丸
    0102 银黄注射液(片)
    0103 蒲公英片(合剂、冲剂)
    0104 清热消炎宁胶囊
    0105 普济消毒丸
    0106 鱼腥草合剂
    0107 金银花露(注射液)
    0108 复方黄柏液
    0109 返魂草冲剂
    0110 原方热毒清片
    0111 比拜克胶囊
    0112 千喜片
    四、清脏腑热类
    0113 苦参片
    0114 痢必灵片
    0115 当归龙荟丸
    0116 泻白丸
    0117 黄芬素铝片
    0118 野菊花栓
    0119 龙胆泻肝丸
    0120 左金丸
    0121 玉叶解毒冲剂
    0122 导赤丸
    0123 复方柳菊片
    0124 泻青丸
    0125 黄连上请丸
    0126 肠炎宁片
    五、清热祛湿类
    0127 肝友胶囊
    0128 尿感宁冲剂
    0129 肾石通冲剂
    0130 三仁合剂
    0131 甘露消毒丹
    0132 连香冲剂
    0133 急肝退黄胶囊
    0134 乙肝解毒胶囊
    0135 八正合剂
    0136 金沙五淋丸
    0137 前列通片
    0138 前列康片(胶囊)
    0139 首陈五芬丸
    0140 柴茵肝炎冲剂
    0141 鸡骨草丸
    0142 肝得乐
    0143 胆乐片
    0144 肝福冲剂
    0145 香连丸
    0146 芍药丸
    0147 肾宁散
    0148 二妙丸
    0149 复方黄连素片
    0150 三金胶囊
    0151 复方胆通片
    0152 结石通片
    0153 利胆排石冲剂
    0154 金胆片
    0155 乙肝清热解毒冲剂
    0156 琥珀消石冲剂
    0157 清淋冲剂
    0158 胆益宁片
    0159 排石冲剂
    0160 黄疸茵陈冲剂
    0161 一清胶囊
    0162 复方肝炎冲剂
    0163 澳泰乐
    0164 茵栀黄注射液
    0165 荡涤灵冲剂
    0166 金钱草冲剂
    0167 金菊五花茶冲剂
    0168 复方石淋通片
    0169 胆蛔冲剂
    0170 乌军治胆片
    0171 肝得治胶囊
    0172 利肝隆
    0173 碧云砂乙肝灵
    0174 齐墩果酸片
    六、溜虚热类
    01乃 地骨皮露
    0176 青蒿鳖甲片
    0177 清热养阴丸
    0178 清身饮冲剂
   第五章 祛暑类
    一、温化祛暑类
    0179 十滴水
    0180 沙溪凉茶
    0181 金梅冲剂
    0182 暑症片
    0183 仁丹
    0184 八宝玉枢丹
    0185 六一散
    0186 克肃痧
    0187 益元散
    0188 暑湿感冒冲剂
    0189 祛暑丸
    0190 行军散
    0191 藿香正气丸(水、散、胶囊)
    0192 时疫救急丹
    二、清解祛暑类
    0193 梅苏丸
    0194 罗浮山凉茶
    0195 甘和茶
    0196 六和茶
    0197 清凉冲剂
    0198 清凉防暑冲剂
    0199 暑热感冒冲剂
    0200 保济丸
    0201 枫蓼冲剂
    0202 清暑益气丸
    0203 源吉林甘和茶
    0204 千金茶
   第六章 温里类
    —、温中散寒类
    0205 丁桂散
    0206 八宝瑞生丸
    0207 黄芪建中丸
    0208 吴茱萸丸
    0209 温胃舒冲剂
    0210 理中丸
    0211 丁蔻理中丸
    0212 附子理中丸
    1344 百宝胶囊
    1345 芦笋精冲剂
    1346 肝血康复片
    1347 保力生胶囊
    1348 强力康冲剂
    1349 三株赋新康口服液
    1350 硒宝康
   附录
    一、中成药笔画索引
    二、国家基本药物中药制剂品种目录
    三、1985 ~1995年卫生部批准中药新药名录
    四、卫生部淘汰三批中成药品种目录
    五、江西省中成药报销范围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