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法律是什么?:二十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

法律是什么?:二十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

法律是什么?:二十世纪英美法理学批判阅读

定 价:¥16.00

作 者: 刘星著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青年法学文库
标 签: 法律综合

ISBN: 9787562016731 出版时间: 1998-05-01 包装: 精裝本
开本: 20cm 页数: 330 字数: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本书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理学的批判阅读。批判阅读,是“读者”和“本文”的交往对话,而且是“读者”在解读过程中表达自身诉求的一种方式。作为“读者”的本书作者,和作为“本文”的二十世纪英美法理学,在新的方法和观念中,实现了一种可理解的“语境融合”。这方法和观念,便是揭示法理学论说的理由和根据,让不同的学理缘由呈现和交流,并在其中建立个循序渐进的围绕中心问题而展开的逻辑线路,使其他读者在新的阅读中,得以“知其所以然”和有所深入思考。尤为重要的是,这方法和观念,是试图在人们习以为常的言说中导入问题的疑惑,使人们反观内省已有的成说,从而走向一种可能的新思路,开启一种可能的新语境。

作者简介

  作者小传刘星,1958年生,北京市人。高中毕业后服兵役两年,当描图员两年。1981年考入中山大学法律系本科,1985年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攻读西方法律思想史专业,1988年毕业并获法学硕士学位。自1988年至今在中山大学法律系任教。1996年9月至1997年5月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法律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法理学。在全国法学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译文若干。

图书目录

     目录
   总序
   初版序言
   再版小序
   引言
   第一章 实际存在的法律命令
    一、法律是一种命令
    1.命令、义务和制裁
    2.历史中的法律
    3.法律的连续性
    4.对立法者的法律约束法律制裁
    5.法律的自愿内容
    6.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
    7.主权者和强暴者
    二、区分实然法律和应然法律
    8.法律的存在与功过
    9.实证观念
    10.自然法观念
    11.实证法律观念的实践理由
    三、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法律
    12.法律科学
    13.经验分析
    14.如何确定“法律制度”
    15.法律结构、特征和概念的一般分析的实践意义
    四、小结
   第二章 行动中的法律
    一、疑难案件
    16.疑难案件的特征及原因
    17.疑难案件中的法律推论
    18.法院判决的最终性
    二、法律与法律的渊源
    19.法律适用者的解释即为法律
    20.法律的渊源
    21.法律适用者解释的效力
    22.法律规则和法律的具体判决
    三、法律是一种预测
    23.“律师”的预测
    24.坏人的视角
    25.预测的约束作用
    26.好人·法官·预测
    四、行动中的法律
    27.虚构的法律规则
    28.作为具体判决的法律
    29.行动中的法律及其不确定性
    30.疑难案件与法律适用者的复杂推论
    31.法律适用者的姿态
    32.法律适用者的推论与法律规则
    33.具体判决·强制·法律规则
    34.法律具体判决的最终性
    35.法律的阅读与理解
    五、实用主义精神
    36.法律与社会的需要
    37.实用主义和法律的正当性
    六、作为一种没有“规则”内容的社会现象的法律
    38.实然与应然·法律社会学
    39.内容不确定的法律知识
    七、小结
   第三章 官员统一实践中的法律
    一、规则的“内在方面”
    40.习惯行为模式·规则行为模式·被迫行为模式
    41.规则的内在方面和规则的存在
    42.内在方面·法律权利·积极义务·法律规则
    43.对待规则态度的种类
    44.内在方面与义务
    45.义务与规则
    二、次要规则
    46.法律规则的种类
    47.三种次要授权规则
    48.承认规则的作用及其存在方式
    49.次要规则的法理学意义
    50.承认规则与法律性质(或效力)的来源
    51.区别法律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要素
    52.法律适用者的实践与承认规则
    53.制定法及判例中蕴含的原则、政策及政治道德
    准则的形成机制及运用·承认规则
    54.法律的存在与官员
    三、规则的确定性与模糊性
    55.意思中心与开放结构
    56.规则的确定性与模糊性
    57.“意思中心”·规则的存在法律的客观性
    和普遍性
    58.“意思中心”与法律适用者的争议
    四、法律与道德的分野
    59.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
    60.广义的法律观念和狭义的法律观念
    61.法律与道德在事实上和观念上的联系
    62.道德选择的困境与两种法律观念
    63.法律理论的研究
    五、法学是一种客观的法律知识
    64.日常语言的正常用法
    65.“出处”、“形式”、“结构”与“目的’
    六、小结
   第四章 解释性质的法律
    一、“理论争论”
    66.法官的不同意见
    67.“理论争论”
    68.“理论争论”的法理学问题
    69.“理论争论”存在的实践前提
    70.“理论争论”·识别功能的标准日常语言
    的正常用法
    71.“隐含法律”的特点及理论渊源
    72.“隐含法律”概念的功效
    73.隐合法律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74.隐含法律法治·正当性
    75.隐含法律·法律的矛盾·唯一正确的法律答案
    76.隐含法律存在的理论根据
    77.隐含法律存在的现实根据
    78.“理论争论”表现的是“实然”还是“应然”?
    79.“理论争论”与疑难案件
    二、法律的解释性质
    80.解释的微观形态——“建构性的解释”
    81.解释的宏观形态一一解释的“树形结构”
    82.解释的历史形态一一解释的链条
    83.法律的解释性质
    84.“解释”概念的作用
    85.解释·法官的义务·法律性质(或效力)的来源
    86.前解释阶段·法律的一般性质和结构
    87.解释的确证·恶法
    88.解释的概念·法律的概念
    89.法律·解释者
    三、内在参与者的观点
    90.实践中的一般理论和
    理论中的一般理论的同一性
    91.一般法律概念理论的“描述性”(descriptive)
    与规范性(normative)
    92.内在参与者的观点
    93.内在参与者观点的意义及理由
    94.内在参与者的观点·外在观察者的观点
    四、唯一正确的法律答案
    95.外在观察者与内在参与者眼睛中的“主观性
    与客观性”
    96.能否获得唯一正确的法律答案
    五、小结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中的法律
    一、法律形式的内在矛盾
    97.两种形式的内在矛盾
    98.分析法律形式内在矛盾的目的
    99.观察法律的姿态
    二、法律原则的内在矛盾
    100.原则的冲突
    101.法律原则的矛盾 法律原则的统一
    法律原则的互补
    三、法律外在观察者的“解构阅读”
    102.法律本文本身无意义
    103.外在“解构阅读”的目的·开放结构
    104.解构语言学·交流的意义·解释共同体
    四、法律内在参与者的“解构阅读”
    105.“法理迷津”
    106.内在解构阅读 法官的责任姿态
    五、法律与意识形态
    107.法律政治学
    108.意识形态的概念
    109.意识形态·法律的多元化
    110.意识形态统治者意志
    111.意识形态与边缘话语
    112.法律的多元化·法治
    113.意识形态·法律知识法律理论的视角·法律与政治
    六、小结
   第六章 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法律
    一、法律实践主体的“消亡”
    114.法律实践者所说的“我们”
    115.“主体”(如“我”、“我们”)观念的实际构成
    116主体“消亡”论的理论来源
    117.主体提出的“理论”的实质
    118.知识进步·知识异同·主体存在
    119.道德判断·主体存在
    二、法律知识的“地方性”
    120.法律知识的“地方性”(local)
    121.后现代社会·权力知识·话语·逻辑中心
    的解构
    122.法律的地方性·法律的不确定性
    123.“地方性”法律知识 法律的权威 自我解构
    124.后现代认同·姿态的选择
    125.法律政治学统治阶层的“霸权”
    三、小结
   第七章 需求对话中的法律
    一、对话中的法律客观性
    126.主体性的信念
    127.对话的客观性
    128.对话客观性的获得
    129.相互对话的法律实践者和
    自我确证的法律实践者
    130.科学中的标准与政治中的标准
    131.对话客观性的可能性
    二、效果中的法律
    132.普遍原则指导·效果探索尝试
    133.法律实践效果的思考·工具主义
    134.实际效果·道德是非
    三、需求语境中的法律
    135.语境中的衡量
    136.一般约束的思考和具体需求的语境思考
    137.知识的语境与价值的语境
    138.需求语境论的实用主义和
    基础中心论的实用主义
    139.需求语境论和原则统一论
    140.需求语境的“理性”·绝对怀疑论
    与相对怀疑论,法治
    141.需求语境中的法律知识·“邪恶要求”和
    “恶法”·法律简明适用过程
    四、小结
    结语
    注释书目
    附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