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文化状况有一个偏见。经受了那么多年先锋的、前卫的文艺的影响,我以为现代人已经丧失了对于古典精神的审美感受,只能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寻找一星半点浅薄的幸福。这种观念当然不免偏颇,但我总也没有找到例证来反驳它,直到知道京城有群纳兰迷,直到重新阅读纳兰容若,这个被称为清初第一词家的相国公子。我想不到在这样一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会有那么多的青年人在守望着纯净的人生,在坚持着一种似乎不合时宜的精神。对于他们来说,纳兰客若已经不是词论家眼中的“以自然之眼观物”的满族词人,不是那个淄尘京国的贵公子,而是心底的一种理想,是他们对于生命最本真情怀的深切关怀。由于受中国诗学主流传统的影响,缺乏历史感的作品总让我觉得落入下乘,所以我开始时并不十分欣赏纳兰。但是,在经历了一场铺天盖地而来的痛苦之后,我忽然发现,纳兰的确代表了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