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动漫动漫书库魂系罗布泊

魂系罗布泊

魂系罗布泊

定 价:¥22.00

作 者: 柴火著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报告文学 罗布泊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0037234 出版时间: 1999-06-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0cm 页数: 388 字数:  

内容简介

  1999年,邻近世纪之交,正好是丝绸之路开辟2000年,西域探险活动100年的日子。历史的巧合揭示历史的必然,曾经构筑了人类的早期文明后来又成为一片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最能在新世纪的关口给人以警示:人类是如何成功又是如何败北的。怀着对历史的虔敬追索之心和对民族、人类的人文关怀,作者柴火随团从敦煌玉门关徒步穿越罗布荒漠,翔实地记录了所发生、所看到和所联想到的切,把险象环生的经历和凝重的思考诉诸笔端,呈现给读者,并第一次公开了探险家余纯顺在此遇难的详细经过。在古文明的遗骸面前,现代人对生存和生存的定位要有高于祖先的远见卓识。遗憾的是,在沙漠与绿洲之间,滚滚红尘中的现代人早有些不知何去何从。作者打量过去,瞻望未来,对现代人的生存意义和生存空间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用现代语言唱出了一首古老的生命的歌谣。片断:有夜市,有大排档,一下让我想到深圳,晚饭吃了很少一点,留着半个肚子上夜市。从街头遛到街尾,一支香烟都还没有吸完。摊主的憨实的招呼声,叫不吃的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愧疚,但我真的没有食欲,每个摊位都是那点东西,羊肉串或者是大块的深色和浅色的肉。工艺品比小吃多得多,有崭新的纪念品,也有看似很古老的物件。这座历史名城应该沉积着不少的古董,说不定还能找到盛唐时期的什么玩艺儿呢。摊主见我对旧物感兴趣,以为我是行家,取出一件玉器给我看,我接过来细端详,辨不清真假,到底没有动心。大大小小的泥制的埙留住了我们的脚步。它外形质朴,上面的小孔像是信手捻来、随意点缀的。还未贴近唇边,一股泥土的芬芳先就扑面而来。吹响它很简单,吹出调儿却不那么容易,卖埙的小伙子给我们吹了一曲,声音听上去原始而悠远,很容易让人投入。如果是宁静的夜晚,坐在鸣沙山上吹埙,能把久已逝去的敦煌唤醒。敦煌没有迪斯科厅,敦煌一点也不现代。敦煌留不住年轻人是情理之中。作家王家达在《敦煌之恋》一书里谈到敦煌研究院里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感受:“他没有想到敦煌会是这样的静寂,如果不是每天刮风,那就听不到任何声音了。没有文化娱乐,没有社交活动,没有节日气氛,甚至没有可以谈恋爱的对象。夏天太热时,大家骑着车子到30里外的水池去游泳,姑娘们穿着裙子下到池子里泡泡,就算是最大的乐事了。”在敦煌市中心,立着一尊高大的反弹琵琶女神雕塑,它取自莫高窟壁画,舞剧《丝路花雨》的上演,使她成了敦煌的象征。每天,她在重复着那曲美丽而古老的乐章,但是,有多少人爱听,有多少人还能够听懂呢?不知道为什么,在敦煌的那两天,思绪就这样在敦煌和深圳之间跳来跳去,这一东一西,一开放一闭塞,一繁华一萧条的两市之间好像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我感觉到了。昔日的敦煌如同今日的深圳,今天的深圳好像过去的敦煌。历史不可能重复,但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基于这一点,历史才有可读性。敦煌的历史是久远的。就现有的地质、考古资料,我们还很难确切地说明远古时期敦煌地区的历史面貌。但从现今敦煌及临近地区已发现的大量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性质待定的原始文化遗迹遗存,人们有理由相信,敦煌地区的人类历史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甚或更早的时期。与北京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共处相同纬度的敦煌地区,远古时代有着更适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况且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有丰富遗存遗物的新石器时代敦煌地区所居住的人类,是不可能远徙而来的。那么,敦煌及其附近地区会不会是人类的又一个重要发源地?地质、考古工作者正试图从地底下找到证据。进入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敦煌地区的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后来,以游牧为主的羌戎人、月氏人和匈奴人先后占领这块地方。后记:(代后记)我是都市里少有的“闲人”,一个坐在家里的作家,做一些坐在家里便能做的事情,所以,“做”、“坐”都不错。没有人给我规定定额,我不为工资而写,也从不接受约稿。高兴写便写,不想写十天半月不写是常事。总的来说是“作”的时候少,“坐”的时候多。坐又坐不住,脑子里异想天开,手上也闲不住,但都和“作”没什么关系。结果是,当人们刚刚从杂志上记住了“柴火”这个名字,却再也找不到她的文章;而当人们差不多忘记了她的时候,她又冷不丁从报摊上冒出来。我的的确确是属于“天上掉下一块石板就准能砸着一个”的那类作家群里的一员,但是不要小看这一群,出类拔萃的恰在其中。就像股票,绩优股价位已经很高,没有什么成长性了。黑马都是从低价股甚至亏损股里跃出来的。见那些大手笔,像炒菜一样三下五除二就端上一盘,实在是羡慕极了。写作之于他们已经是一个娴熟的工种,或者说他们就是一头高产的奶牛,可随要随挤,要多少挤多少。相形之下,我觉得自己好比一个笨拙的乌龟,情绪来了探出头爬几步,其他的时候索性躲进自己的壳里,永远也没有要赶上谁超过谁的欲望。但我又固执己见,凭个人体验断言:灵感是在田野上,在天花板上,在自行车上,甚至在马桶上闪现出来的,总而言之,它是松下来、闲下来的产物。紧张的节奏会产生效益,但绝不可能冒出灵感。奶,只在产奶期才有;其他时候硬挤,奶一定不是原味,营养成分也会大打折扣。闲,是现代人的奢侈。有一个故事:一个城里的年轻人到海边,看见一个渔父在海滩上悠闲地晒太阳。他问渔父:“为什么你不抓紧时间多打点鱼?”“打多了做什么?”渔父问。“卖了鱼买一条大船。”年轻人回答。“买大船做什么?”渔父问。“可以打更多的鱼。”年轻人说。“打更多的鱼做什么?”渔父又问。“卖了负有了更多的钱,你就可以躺在海滩上舒舒服服地晒太阳啦。”年轻人告诉渔父。“我现在不是正在舒舒服服地晒太阳吗?”渔父最后说。渔父即我,我即渔父,除了为生存去打鱼,我都躺在海滩上晒太阳。柴火1998年10月26日北京罗马花园本书前言缘(代序言)去罗布泊之前,我早就不再相信什么缘。我曾以一篇文章《盖棺之后再说缘》郑重地宣布我的“不信”:缘分已经从佛家术语一变而为现代人的口头禅,就好比一个大家闺秀沦落为井市烟花。不说缘分,似乎不足以显示其情真意切。为有求于你,或者想谈成一笔生意,拼命地“套辞”,拉近乎,说是有缘,此时缘分似一份厚礼;两口子闹离婚,说是缘分尽了;忽一日有了第三者,又说是缘分使然,这时候缘分成了一个托词,一个借口;官职未升,说与仕途无缘;生意砸了说与金钱无缘;江郎才尽,说与成功无缘;这时候缘分与命运同义,似一剂膏药可聊以自慰。也曾有过口不离缘的时候,如同也曾有过笔不离“爱”的年龄。忽一日,被“缘分”坑了,那是一个说是跟我很有缘的朋友,因为想出书跟我结的缘,那时候我正在出版社当编辑。等我非常卖力地帮她把书出了,稿费也结了,缘分一下就尽了。岁月流失,当眼角生出了鱼尾纹,猛回首,缘也好,爱也罢,原来都是自我感觉。从此不敢说缘,如同不再说爱。对谈缘论爱的人,无论他(她)多么头头是道,我也不过一笑了之。天下真悟道者几许人也?何况聚合离散,时事流水,今生今世又怎能说清。有缘无缘,是爱非爱,盖棺定论,留与后人评说吧。没想到从罗布泊里转了一圈回来,又转回到一个“缘”字上。感觉真缘从不因有庸俗而不在,如同真爱并不因泛滥而消失。缘分是一条无形的绳,既不因信而结,也不因不信而不结。人与人可结缘,人与物、人与景亦可结缘。每个人都可能有过类似的体验:见到一个陌生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莫名其妙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是在什么地方见过,又确实没有见过。我断定这样的感觉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你似曾相识的这个人、这个地方一定是跟你的生命发生或将要发生一个重要的联系。佛教用一个“缘”字把这个联系高度概括了。一见钟情是缘,未见钟情更是缘。1997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冷不丁在《北京晚报》上看到一条消息:中国旅行社总社将组织“首批百人徒步穿越罗布泊荒漠特种探险团”。我顿时眼前一亮,心里便有了决定。我立即拨通中旅的电话,太好啦!正巧一位先生下班还没有离开。我问什么时候出发,需要多少钱,怎么报名。这天晚上我很兴奋,我想怎么就这么巧呢?这些日子,我正在读关于研究《山海经》的书,里面谈到西域,谈到罗布泊。那些久远的历史记载,一旦被拂去神话的尘埃,便显得非常清晰和真实。如果能沿着《山海经》所记载的奇山异海游历一番,该是何等惬意的事情!这几乎是梦想。而现在我能去罗布泊了。第二天一早,我便径直到中旅交了钱。事后我知道,我是第一个报名者。因为是第一个,所以关注此项活动的报刊电台记者便纷纷找上门来,询问我去罗布泊的初衷。我一时竟回答不上来。我没有初衷,眼睛一亮,就报了名。是一种直觉告诉我:“当然得去,一定要去!”但我不能这样回答,这让记者没法做文章。我当过记者,我知道怎么配合。于是,在《北京青年报》记者孙世小姐的笔下,我是一位“有心人”:第一个到中旅总社报名的居然是位女士,她叫柴火,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做编辑。她快人快语地对记者说,一直向往去新疆去大漠看看,单枪匹马去有难度,看到中旅开办这项特种旅游的消息,一下子撞在心坎上,马上就去报了名。应该说柴火想去那里不仅仅是为了尝试冒险,这位有心人早已为自己此行定下了“课题”,即研究一下古丝绸之路的变迁,为什么当年“朝贡不绝”、“使臣相望于道”的繁荣而今却辉煌不再呢?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在东西部不均衡呢?她相信这会是一次“自助餐式的”旅行,是了解风情、体验冒险,还是认识社会、了解历史,一切全靠自取。为此,她觉得上万元的花费是值得的。说说而已的“临时计划”被见诸新闻媒体之后,好像我真的是蓄谋已久了。好像是天降大任于我,当不辱使命。有朋友看了报纸,问我准备写什么,我便告诉他我打算这样写这样写,朋友满认真地跟我争执起来,我不得不告诉他实话:我哪有这样的鸿图大志。再说了,丝绸之路上的“金子”、罗布泊里的“古董”,自有专家学者去淘,哪里就轮得上我?我不过是去玩玩,至于能玩回点什么,那是回来以后的事。去罗布泊看似生命中的偶然,但是当我碰到这个机会时的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那种恨不能马上起程的急切和兴奋,一定是因为这个地方唤醒了我生命深处的一个存在。就像一见钟情的恋人,触电一定是触及了生命深处的一个存在,他或她久已藏在你的内心,不被你觉察,一旦你遇上了,便有一种梦里相识、期盼已久的感觉。丝绸之路,其实在我还没有明确地意识到它的时候,便对它久已神往了。那没有尽头的茫茫沙漠从记事起就时常在我的梦里出现,还有一群马,我不知道为什么是马而不是骆驼。梦里的马都是一群野性十足的烈马,躲闪尚且来不及,更不要说骑上马背。我总是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通常是在大沙漠里找厕所,这儿不行,那儿又蹲不下,最后被活活憋醒。我不知道这梦寓意着什么,后来翻看一些释梦的书,也没得出结果。我曾经收藏过麻袋片,那种很普通的黄麻袋片。因为它的粗糙和颜色马上让我联想到沙漠,在上面简简单单勾一两头骆驼,就是一幅独特的挂毯,在自家的墙上就能圆一个沙漠梦。那些麻袋片伴我很久,后来搬家不幸被人当作破烂扔掉了。后来我恋爱,我把男人比作沙漠,同时把沙漠比作男人。我在男人身上找到了沙漠的感觉,男人凹凸的骨架和肌肉就像一座座沙丘。我在沙漠里找寻男人的性格:粗犷、野性、原始、深远;男人具有沙漠的禀性,起伏、多变化、神秘、有刺激男人的脾气就是沙漠的风暴,凶起来可达十级。沙漠需要水,男人喜欢女人,因为水似柔情,柔情是水。男人让我认识了沙漠,沙漠让我更好地理解男人。爱也沙漠,恨也沙漠。待我的儿子长到18岁,说什么也要带他到沙漠举行个成人礼,以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在我决定去罗布泊不久,一位仅有一面之交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说她买了一本书,是一个什么预言,我电话里没有听清。她不知道我要去沙漠,书是送给我家先生的。她说这本书里写的一些东西跟他的观点不谋而和,所以又特意买了一本,要送给他。还说她的一个朋友从美国带回来的精华素,很适合春天用,想送我一瓶,问我明天在不在,我一口答应“在”。我对精华素的兴趣比对预言书的兴趣更大。第二天上午10点多,她来了,还特意在楼下的商店里挑选了一袋子特大的橘柑。她的特别的礼节,更让我猜测她是有事相求,一定又是让我先生为她的前程预测,我抱歉地说,他不在,他在公司呢,这些日子他一直很忙她说她不找他,就是把这本书给他,可能对他有用。我接过书,那精美的封面一下子抓住了我,那幅画神秘而悠远,好像把我带进了千年以前和千年以后。“这样的书,人的一生只能遇到一次,它却能永远改变你的生活。”与其说这是写在封面上的一句话,不如说是来自冥冥之中的一个声音,悠远而临近。这本书好像是特意送给我的。我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把这本书从头读到尾。我不敢说它马上改变了我的生活,但它暗示我一些十分重要的东西,对我即将要去的地方做了一种生动的描画,而那个地方将会改变我。“当你要做某件事或在生活中要采取某种步骤,你会有一种直觉或预感,那时候你觉得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随后你差不多忘记了,你又去忙别的事,突然,你遇到的某个人,读到的某本书,或去的某个地方,正好是你想象过的情形。随着世纪末的来临,这些巧合越来越多地发生着,这就使我们觉得这不纯粹是偶然的事,我们会感到这是天意,好像我们的生活由一种无法解释的力量牵引。这种体验会让人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兴奋感,而结果,我们感到比以往更有活力。有这种体验的人数的增长会一直持续到下个世纪初,那时,人类就会进入到一个较个人意识来说更高的层次,即大众觉醒的层次。一旦我们达到这个更高的层次,整个文化就会开始重视对这些巧合的体验。我们大多数人就会思索,人类生活中隐藏什么样的神秘进程。”这本书的名字叫《塞莱斯廷预言》。书的作者是美国人,叫詹姆斯·莱德菲尔德。书是用小说的形式写的,说的是在秘鲁一个名叫“塞莱斯廷”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部公元前六世纪用阿拉姆语写成的古代手稿,它预言人类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将发生重大转变。小说用第一人称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美国青年在听说手稿的事情后只身前往秘鲁寻觅“塞莱斯廷预言”的种种奇遇。故事情节是传奇性的,深刻的思考却是真实的。据说手稿残存九章,每一章包含一条“真知”。我由衷地感到,这些“真知”恰逢此时到我手上,就是专门来点化我的。其中第二条真知,明白地告诉我应该这样考察罗布泊、考察丝绸文明:不只是从我们所在的时代角度出发,而是要从整个的千年的角度出发。一千年前我们生活在一个上帝和人类灵性被明确界定的世界,后来我们发现这个世界还有更多的东西,我们确立了一种新的世俗的目标,即适应这个世界并使我们自己生活得更舒适。当我们接近这个千年尾声的时候,我们看到现代世界的动量在减缓,我们创造了获得物质可靠性的各种手段,现在,我们似乎准备好去寻求解答:我们为什么做这一切?丝绸之路,还有西藏,可以说是我生命中无限渴望的两大情人,机会让我首先选择了丝路。我像一个待嫁的少女,怀着无比的渴望、冲动、好奇、恐惧……不知道相拥的是怎样的一个男人。我预感到,一段不平凡的经历从此开始,我跟沙漠之间将发生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我不知道经过他雄性的滋养,我会变成怎样的一个女人。我不知道手中的笔能否驾驭那遥远的丝绸古道,那神秘而苍凉的沙漠,那沉甸甸的历史和文化。我将试着把生命融进去,把爱融进去。到了“他中有我,我中有他”的时候,或许一切都是信手拈来。柴火1999年3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柴火,原名柴燕蒲,1957年生于北京,当过10年兵,做过9年编辑记者,办过公小。写作属于半专业,著作有《感情官司》《夫妻幽默情趣》《女性心态实录》《星迷星梦》《走进死亡之海》等。

图书目录

     目 录
   缘(代序言)
    走进历史
   敦煌古代是特区
    昔日特区景观/从“马踏飞燕”看特区经
    济/从边塞诗看特区文化/找不回昨日辉煌
   莫高窟是一座磁场
    谁与佛有缘/靠什么去感觉
   敦煌不是圆明园
    百年后回归有望/敦煌缺少一座碑/莫高窟
    不是古董
   21世纪淡化国界
    踏上信息高速路/灵感来自烽火台/古战场
    刀光剑影
   和尚是文明使者
    走上荒原
   上帝也许还活着
   水,生命紧缺的能源
    地球赐给我们多少水?/中国,典型的贫水
    国家/黄河母亲,危在旦夕/长江,未来第
    二条黄河/北京是一座缺水城市 宁借钱不
    借水/为水而战/绳索套在脖颈上
   不要做孤家寡人
   沙漠,生命的禁区
    绿色走廊绿色稀疏/塔里木河河水将无 长
    江源头黄沙片片/治理沙漠迫在眉睫/沙尘
    暴已殃及北京/利用罗布泊能源
   大预言并非危言耸听
    地球严重超员/森林以可怕速度减少/土地
    沙漠化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危及生命/气温
    越来越热/物种加速灭绝/致命病毒全球发
    威/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60次/社会问题
    困扰人类/自然灾害频繁 人为事故接连不断
   地球,人类惟一的家园
    再造一个地球如何/谁将移民月球 火星新
    大陆梦想
   环保,人类最后的良知
    绿色是一种观念/生命不可无绿色 日本人
    为什么长寿/谁是“环境难民”
    走向神秘
   太阳也能从西边升起
   楼兰是一部天书
    破译楼兰/梦系楼兰
   彭加木魂在罗布泊
   罗布泊神秘封存
   地球文明来自宇宙
   宇宙意识的觉醒
    走入险境
   谁是强大的生命
   生命不提倡独行
   给生命上一份保险
   我们不是壮士
   谁是探险发烧友
   2000年是探险年
   探险,人之精神
   戈壁荒漠有大侠
   谁能打破“六月神话”
    “‘小试牛刀’,胜率在百分之百!”/尸体惨
    不忍睹/死于迷路和高温/余纯顺墓被人盗
    掘/附:关于对余纯顺尸体检验报告;为余
    纯顺探险活动准备的各类物品清单;/余纯
    顺最后穿越罗布泊所走线路简图;/黄成德
    或许能成
    归去来兮
   走沙漠,一通百通
   心灵需要“排毒”
   丝路上走出一个阿Q
   相爱是“蓦然回首”
   捡回一块奇石
   “闲人”的感觉(代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