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特种医学现代立体放射治疗学

现代立体放射治疗学

现代立体放射治疗学

定 价:¥39.80

作 者: 王迎选,王所亭主编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临床医学

ISBN: 9787800209482 出版时间: 1999-05-01 包装: 精装
开本: 26cm 页数: 36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立体放射治疗学学术专著,分8篇35章。系统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的发展与现状,放射生物学基础及γ刀、X刀等治疗设备系统的类型、结构特点、操作方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治疗特点、物理剂量学、方法学,以及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并发症、疗效及其评价,对正常器官与组织的放射损伤及其预防,对儿童和青少年病人生长发育的影响等。主要读者对象为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治疗科等相关科室医师、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等。片断:第一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发展与现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0surgery,SRS)是指将高能放射线集聚于头颅内某一局限性靶区的单次照射,使之发生放射性反应,而靶区外周组织因剂量迅速递减而免受累及,从而在其边缘形成一如刀割样的界面,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效果。该方法既不同于外科手术,也不同于常规放疗及各种近距离放疗。这种技术结合了现代神经外科、肿瘤放射治疗、放射物理、医学工程的理论与技术,是临床医学工程综合性边缘学科。经过了30~40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神经外科学的一个成熟的、重要的分支,可部分代替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这种微侵袭治疗技术,经过多年医学临床实践与长期病人随访,已证实其安全可靠,其效果日益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据医学统计资料,目前全世界各医院已安装以60Co为放射源的γ刀90余台、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习称X刀)300余台,治疗了大宗病例,在国内已建成神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心达100余家,估计今后还将不断发展。第一节发展简史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外科处理疾病的工作方法与范围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其中尤以神经外科在近年中的发展最为显著。最初神经外科医生主要是通过开刀将某些颅内病变破坏或切除以治疗疾病,但同时却带来了脑组织损伤而导致功能障碍。长期经验与观察的积累,使人们逐渐对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结构、核团、纤维束、血管等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改善和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医生们开始注意于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重要的功能性神经组织。显微神经外科及立体定向等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随之应运而生。所谓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是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的手术。其原理在本世纪初由Clarke、H0rslety等人提出,并进行了早期动物试验,但由于定位不够精确难以在临床广泛使用。1947年后美国Siegel和Wycis等推出了新型的脑立体定向仪,并采用脑室造影术确定颅内靶点,第一次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病人。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许多神经外科医生推出了各具特点的脑立体定向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Riechert.、T0ddWell、Gillingham、Leksell、BrownRobert-Wells、Talairach、杉田等。国内自60年代初,在北京、上海、安徽、西安等地也先后开展了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研究,上海、安徽、西安、南京、山东等地也相继推出了自己设计的立体定向仪。这些仪器大多采用相同的原理,即设计一个固定的框架,安装在病人颅骨上,使之与病人头部结构建立一个规律的空间坐标关系,利用影像学(X光、CT、MRI)检查,确定靶点在定向框架内的坐标位置,然后将手术器械沿着确定的方向导至靶点。整个立体定向仪分为定向系统与导向系统两部分。定向部分将定向框架固定在病人头部,再经影像检查,计算出颅内靶点的三维(X、Y、Z轴)坐标值。导向部分将手术器械导向预定的靶点,进行刺、电生理检查等生理定位,最后将其毁损。这种技术的创伤性小,保留的神经功能多,使某些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工作范围亦有扩大。近年来,由于神经系统递质、内分泌及各种受体研究的发展,使人们对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产生的功能性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因而产生了功能性神经外科。它采用外科手段对某些神经核团毁损或重建,使某些结构的功能得以调整而改善症状,使神经外科进一步向神经生物学的领域发展。几十年来,这种手术的发展主要围绕着靶点定位与破坏手段两个核心问题。这两方面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更新,提高了治疗效果。在靶点定位方面,最初依靠脑室造影,以后随着DSA、CT、MRI、PET等诊断仪器的出现,已逐渐改用微创或无创手段,提高了定位的精确性与安全性,并进而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二维或三维图像显示,对可见及不可见的靶点均可应用,扩大了临床适应证,可治疗多种功能及器质性疾患。在靶区破坏手段方面,曾采用过脑白质切开、气囊压迫、药物注射、冷冻、激光、射频凝固等方法。1951年瑞典的Leksell提出采用放射线集中照射,通过半个世纪中几代人的努力,不断改进技术,终于奠定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并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表1-1-1,表1-1-2)。其中最主要的是γ刀、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系统及荷电粒子束(charged-particleradiation)三种,兹分述如下。本书前言前言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放射治疗技术也在飞跃发展,立体放射治疗技术的建立可以说是放射肿瘤学的一次新的革命。放射肿瘤学问世以来,临床放射肿瘤学家、放射物理学家、放射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目标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和医学领域各学科的广泛协作,这一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近30年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获得了对颅内小体积病变的良好治疗效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大量的病人接受了这一治疗,解除了病痛。近10余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肿瘤病人接受了适形放疗,初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适形放疗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但提高了肿瘤控制率,而且降低了放疗并发症。新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需要经过一个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以使其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在临床开展以来,也正在经历着这个过程,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对在三维治疗计划基础上实施的立体放射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立体定向近距离放疗和适形放疗的比较系统的介绍,将使立体放射治疗技术在我国得到顺利发展。本书由有关专业人员分头编写。书中如有疏漏和错误,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医院领导、恒星医疗器械公司、威达医疗器械公司、医科达医疗器械公司的支持,在图文处理过程中得到刚颖、何昌秀、王海京、刘淑范的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者1998年9月

作者简介

暂缺《现代立体放射治疗学》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发展简史
    第二节 放射物理学及生物学基础
    第三节 适应证及应用前景
   第二章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放射生物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放射生物学研究
   第三章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基础
    第一节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第二节 功能性影像学检查
    第四章 ICRU50号报告简介
    第二篇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设备系统
   第五章 γ刀系统
    第一节 γ刀的方法学
    第二节 γ刀的剂量学
    第三节 γ刀的适应证、疗效和副作用
   第六章 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
    第一节 立体定向多功能放射外科系统的技术概况
    第二节 STAR-2000类型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
    第三节 WDXK-808类型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
    [附]国内外其它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
   第七章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物理剂量学
    第一节 物理剂量学基础
    第二节 治疗规程
    第三节 照射剂量
    第四节 X刀三维治疗计划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六节 临床护理
    [附]发展前景和展望
    第三篇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第八章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三维适形放疗的实现方法
    第三节 体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新发展
    第四节 CT模拟定位系统
    第五节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第九章 三维放射治疗计划
    第一节3DTPS的功能及其在放疗中的地位
    第二节 设计原理和组成
    第三节 实施程序和质量保证
   第十章 多叶准直器的物理剂量学特点
    第一节 多叶准直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第二节 多叶准直器的用途
    第三节 多叶准直器的射野剂量计算
    第四篇 立体定向近距离放疗
   第十一章 近距离放射治疗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WD-HDR-18型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 近距离放疗的方法学
    第四节 物理剂量学特点
   第十二章 照射血管预防再狭窄
    第五篇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十三章 颅内良性病变的SRS治疗
    第一节 脑膜瘤
    第二节 听神经瘤
    第三节 垂体腺瘤
    第四节 脑动静脉血管畸形
    第五节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第六节 血管母细胞瘤
   第十四章 颅内恶性肿瘤的SRS治疗
    第一节 脑胶质瘤
    第二节 脑转移瘤
   第十五章 儿童颅内病变的SRS治疗
    一、儿童颅内血管畸形
    二、颅咽管瘤
    三、胶质瘤
    四、室管膜瘤
    五、髓母细胞瘤
    六、松果体区肿瘤
    七、儿童接受SRS治疗的特殊问题
   第十六章 其它部位肿瘤的SRS治疗
    一、颅骨底部肿瘤
    二、脊柱肿瘤
   第十七章 颅内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第十八章 头面部常见肿瘤的SRT治疗
    第一节 脑胶质瘤
    第二节 复发性脑胶质瘤
    第三节 高危脑干胶质瘤
    第四节 颅内转移瘤
    第五节 听神经瘤
    第六节 脑膜瘤
    第七节 颅咽管瘤
    第八节 颅骨底部肿瘤
    第九节 颈静脉球瘤
    第十节 鼻咽癌
    第十一节 眶内、眼球及球后肿瘤
    第六篇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第十九章 头颈部肿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腮腺癌和鼻窦癌
   第二十章 肺癌
   第二十一章 胰腺癌和肝脏恶性肿瘤
   第二十二章 前列腺癌
    第七篇 近距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第二十三章 脑瘤
   第二十四章 头颈部肿瘤
   第二十五章 食管癌
   第二十六章 肺癌
   第二十七章 子宫颈癌
   第二十八章 乳腺癌
   第二十九章 胆管癌
    第八篇 器官与组织放射损伤研究
   第三十章 神经系统放射损伤
    第一节 脑放射损伤
    第二节 脊髓放射损伤
    第三节 周围神经放射损伤
   第三十一章 胸腔脏器的放射损伤
    第一节 放射性心脏病
    第二节 放射性肺损伤
    第三节 食管的放射损伤
   第三十二章 腹腔脏器和泌尿系统放射损伤
    第一节 胃肠系统的放射损伤
    第二节 肝脏放射损伤
    第三节 泌尿系统放射损伤
   第三十三章 生殖系统放射损伤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放射损伤
    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放射损伤
   第三十四章 治疗性照射对青春发育期病人的影响
   第三十五章 正常组织晚期反应分级系统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