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引言
一. 为什么要用SDH
二. SDH的基本概念
三. STM帧. 复用和映射
第二节 SDH的发展背景
一. 同步光网的初始
二. SDH的标准化历程
第三节 ITU—T建议与SDH设备
第四节 SDH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第二章 SDH设备的一般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数字传输与复用系列
第二节 SDH设备的理论要点
一. 同步复用与字节间插
二. 块状帧结构与映射复用
三. 交叉连接
四. 分层概念
五. 开销字节
六. 指针调整
七. 分插复用
八. 横向兼容
第三节 SDH设备的一般结构
一. 同步复用器的功能框图
二. SDH设备的一般结构
三. SDH设备的类型
第四节 SDH设备的一般特性
一. 操作. 管理. 维护和配置(OAM&P)
二. 保护
三. 恢复
四. 连接类型
第五节 SDH设备的一般性能要求
一. 定时和同步概念
二. 设备的误码性能
三. 转接延时
四. 响应时间
五. 阻塞
六. 可用度和可靠性
第三章 SDH的定时与同步
第一节 定时性能的度量
一. 抖动. 漂移和相位变化
二. 基本的定时信号
三. 时钟信号的损伤
四. 相位变化的特性及影响
五. 抖动和漂移规定
第二节 SDH复用中的定时与同步
一. 一般时分复用的定时
二. SDH复用的指针处理
三. 指针调整的统计特性
四. 准同步信号的同步与去同步
五. 支路信号的映射——异步映射与同步映射
第三节 SDH复用中的抖动
一. 塞入式调整与指针调整
二. 各种同步方法的比较
第四节 SDH的定时同步设备
一. SDH设备的定时功能
二. SEC的性能要求
三. SDH设备的抖动与漂移性能的确定
第四章 SDH的关键功能的实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SDH设备的功能规范方法
第三节 段适配和AU指针处理器
一. AU指针处理器
二. AU级联
第四节 HOVC交叉连接
一. 空分交换
二. 时分交换
第五节 HO通道适配和TU指针处理器
一. TU指针处理器
二. TU缓存阈值
第六节 LOVC交叉连接
第七节 低阶通道适配和去同步器
一. 低阶通道适配功能
二. 去同步器的实现
第八节 指针处理器的性能改进
一. 指针处理器的常规设计
二. 指针处理器的性能改进
三. 标准指针处理器与改进的指针处理器的选用
第九节 SDH设备2Mbit/s支路定时透明性的实现
一. 基本设想
二. ES的滑码处理
三. 第三方定时
第十节 SDH物理接口功能的实现
一. 2. 5Gbit/s光发送
二. 2. 5Gbit/s光接收
三. 10Gbit/s光纤系统的组件
四. 622Mbit/s系统的芯片
第五章 STM—1 ADM复用器
第一节 用途和性能
一. 系统概述
二. 应用
第二节 ADM155的结构组成
一. 系统结构
二. 功能描述
三. 同步方式
四. 操作
第三节 ADM155的原理
一. STM—1线路盘
二. 2Mbit/s接口盘
三. 转接盘
四. 服务通路接入(SVC)盘
五. 监控盘
六. 34/45 Mbit/s盘
第四节 ADM 155C复用器
一. ADM 155C机框
二. ADM 155C机盘
三. ADM 155C常用的系统配置
第六章 智能同步复用器
第一节 用途与性能
一. 同步复用器的基本性能要求
二. 同步复用器的典型用途
第二节 同步复用器的结构组成
一. 同步复用器的传输结构
二. 同步复用器的控制结构
三. 同步复用器的定时模块
四. 同步复用器的保护结构
五. 电源模块,
第三节 同步复用器的原理
一. 线路端口单元(LPU—620)
二. 指针处理与交叉连接单元(PPC)
三. 支路端口单元(TPU)
四. 传输接口
第四节 同步复用器的设备配置
一. ISM—2000的物理设计
二. 基本配置
三. 基本特性和技术指标
第五节 同步复用设备的应用
一. 接入网
二. 核心网
三. 专网
四. ISM的应用结构
第七章 同步线路复用器
第一节 用途与性能
一. 同步线路复用设备的基本概念
二. 同步线路复用设备的用途及性能
第二节 同步线路复用设备SLM—16的组成
一. SLM—16的系统组成
二. SLM—16的硬件组成
三. SLM—16的软件组成
第三节 同步线路复用设备SLM—16的原理
一. SLM—16的基本原理
二. SLM—16的传输特性
三. SLM—16的控制结构
四. SLM—16的定时与同步
五. SLM—16的电源结构
六. SLM—16的保护倒换结构
第四节 同步线路复用设备SLM—16的配接
一. SLM—16的应用配置
二. SLM—16的面板操作与维护
三. SLM—16的内部连接板(ICP)
四. SLM—16的机盘内部硬件调整
五. SLM—16的主要测试
第五节 同步线路复用设备的综合应用
一. 简介
二. 点对点接口混合
三. 枢纽(汇集)
四. ISM—2000VC—4环传送
五. 双汇接结构
第八章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第一节 网络的发展与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一. 网络发展的需要
二. DXC的出现
第二节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优点与性能
一.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用途
二.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好处
三.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基本性能要求,
第三节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技术和功能
一. 交叉连接技术与功能
二. DACSVI—2000工作描述
三. DACSVI—2000性能
第四节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结构组成
一. 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一般组成
二. DACSVI—2000的组成
第五节 DACSVI—2000的配置
一. DACSVI—2000的配置及面板接口
二. DACSVI—2000的设置
三. DACSVI—2000的测试
四. 技术参数
第六节 DACSVI—2000的网络应用
一. 多种交叉连接
二. PDH/SDH网关
三. 设备替换
四. 中枢与疏导
五. 应用实例
第九章 SDH综合传输管理系统
第一节 SDH传输管理系统的用途及功能
一. 一些有用的定义
二. SDH管理网
三. SDH网的管理要求
第二节 SDH综合传输管理系统的结构组成
一. SDH综合传输管理系统的一般结构
二. 一个典型的系统
第三节 ITM—NM系统的性能
一. 系统描述
二. 系统功能
三. ITM—NM功能表
第四节 ITM—NM系统的网络应用
一. ITM系统结构及配置的选定
二. ITM—NM/SC间的通信连接
三. ITM—NM典型系统实例
第十章 ITM—SC综合传输管理系统—子网控制器
第一节 系统概述
第二节 系统功能与优点
一. 网络设备配置功能
二. 业务开通(配置)功能
三. 告警和事件处理功能
四. 性能监测功能
五. 测试管理功能
六. 安全管理功能
七. ITM—SC用户支持功能
八. ITM—SC系统管理支持功能
九. ITM—SC服务于网络级管理系统(NML)
十. ITM—SC的优点
第三节 系统结构和性能
一. 网元管理子系统(EML)
二. 图形用户接口(GUI)
三. 硬件结构和操作系统
四. BaseWorX
五. 应用操作管理和维护
六. ITM—SC管理系统
七. ITM—SC的系统操作管理和维护
八. ITM—SC和SDH网络单元设备间的Qx接口
九. ITM—SC与ITM—NM的接口
十. ITM—SC的性能
第四节 ITM—SC主菜单结构和功能简介
一. 文件
二. 模板
三. 插板
四. 预配置
五. 配置
六. 管理
七. 保护
八. 告警
九. 性能
十. 工具
十一. 帮助
第五节 ITM—SC的技术参数
一. ITM—SC硬件配置
二. 共享服务器配置
三. 客户机工作站
四. 物理网络连接
五. 管理网络
第十一章 新一代SDI-I设备
第一节 WaveStar 16/1简介
一. 概述
二. 特性和好处
三. 用途
第二节 WaveStarADM 16/1的系统组成
一. 基本组成结构
二. 机框组成
三. 配合板
四. 电路板
五. 定时与同步
六. 冗余与保护
第三节 WaveStarADM 16/l的应用
一. STM—N点对点终端应用
二. STM—N二纤分插终端的线性与环网应用
三. 枢纽功能
四. 小型的本地交叉连接
五. 环间合连与双节点互通
六. 超长距离与超大容量的应用
七. 级联监视
八. 超大容量枢纽复用器
第四节 新一代交叉连接系统WaveStarDACS 4/4/1
一. 简介
二. WaveStarDACS 4/4/1的体系结构
三. WaveStarDACS 4/4/1的特点
四. WaveStarDACS 4/4/1的应用
第五节 WaveStarDVS
一. WaveStarDVS系统概述
二. WaveStarDVS系统组成
三. DVS应用
第六节 WaveStar系列SDH设备的网络应用
第十二章 SDH设备的网络应用
第一节 SDH网络的一般概念
一. 功能特征
二. 组成结构
第二节 网络保护与自愈环
一. 保护的分类
二. SDH路径保护
三. SDH子网连接保护
四. 自愈网络的比较与应用
第三节 SDH网络保护结构的互通
一. 互连与互通
二. 子网互连结构
三. 互通结构
第四节 SDH网络的生存性技术
一. SDH的网络模型
二. 可生存性和SDH网络结构
三. SDH设备的组网结构
四. 分级传送网的实现
五. 全网生存性策略
第五节 SNCP子网与MS—Spring间双节点D&C互连的失效情况
一. MS—Spring中主节点失效
二. MS—Spring中主节点I:及SNCP子网的一个节点均失效
三. MS—Spring的主节点I:失效同时SNCP子网内光缆断
四. 一条互连链路失效
第十三章 SDH的网络同步
第一节 数字网的同步
一. 简要回顾
二. 网同步与同步网
三. 同步网的一般考虑
第二节 SDH的网同步结构
一. SDH同步网的分层
二. SDH的网同步方法
三. SDH同步网的时钟
四. SDH的同步网络结构
第三节 SDH/PDH混合网的同步
一. 载送PDH业务的SDH网同步
二. 典型混合网的同步
第四节 SDH设备网同步的实现
一. ISM—2000的时钟单元TGU
二. SLM—2000的时钟单元TGU
三. 参考源的采集和信号源的分配
第五节 SDH网同步的规划
一. SDH网同步规划的原则
二. SDH网同步的恢复
三. SDH网同步的其它方案
第十四章 SDH设备的工程测试
第一节 SDH测试原理简介
一. 光接口测试
二. 误码测试
三. 抖动测试
四. 定时和同步
五. 保护倒换
六. 开销和维护信号
第二节 SDH综合测试仪表简介
一. Anritsu ME 3620A和MP1550 B
二. HP37717B和HP37778
三. W&GANT—20和ANT—20E
第三节 光接口测试
一. 接收机灵敏度
二. 接收机过载功率
第四节 误码
一. 指标
二. 测量方法
三. 系统误码性能测试
四. SDH设备误码特性测试
五. 在线误码监测
第五节 抖动
一. SDH设备的生成抖动
二. 再生器的抖动转移特性
三. 输入抖动容限
四. SDH设备的映射抖动
五. 结合抖动
第六节 定时和同步测试
一. 网元设备时钟功能检验
二. 网元设备时钟各项性能检验
三. SDH系统网络漂移累积测试
第七节 保护倒换测试
一. 线性网的保护倒换测试
二. 环形网保护倒换测试
第八节 开销和维护信号测试
一. 再生段开销
二. 复用段开销
三. 通道开销测试
第九节 波分复用系统的一般测试
一. 概述
二. 测试原理
三. 测试仪表
第十五章 波分复用系统
第一节 网络传输需求的增长
第二节 扩展光纤传输能力的技术
一. 光纤可能引起的信号损伤
二. 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
三. 网络容量升级的技术方案
第三节 波分复用传输系统
一. 波分复用系统的基本组成
二. 波分复用的优点
三. 波分复用的技术问题
第四节 典型的DWDM系统
一. 简介
二. WaveStar OLS 80G的组成特点
三. WaveStar OLS 80G的系统结构
四. WaveStar OLS 80G的技术规格
五. 操作维护
六. WaveStar OLS 80G的应用前景
第五节 WDM系统的标准化
一. G. mcs建议的范围
二. WDM的光接口规范
三. 未定参数的确定
四. 光放大器的应用与STM—64系统的光接口
第六节 波分复用系统的光器件
一. 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光器件
二. 光器件特性与WDM的系统性能
第十六章 SDH的发展与全光网络
第一节 SDH设备的发展
一. ITU—TSDH建议的发展
二. SDH产品的发展
第二节 WDM与光传送网
一. WDM系统的发展
二. 光传送网的蓝图——ITU—T的建议
第三节 多波长全光网络
一. 简要回顾
二. MONET网络试验
三. NTON计划
四. WEST项目
附录I SDH术语缩写和标记的英汉对照表
一. 缩写
二. 标记
附录II SDH中的复用和映射, SOH及POH
附录III ITU—T有关SDH建议的文件
一. 总概念G. 707, G. 780
二. SDH设备G. 783, G. 784, G. 785, G. 813
三. 物理层传输G. 957, G. 958, G. 681, G. 691, G. 692, F. 751
四. 网络结构G. 803(G. 805, F. 750—3)
五. 同步与定时G. 810~G. 813, G. synce(G. 781)
六. 保护与互通G. 841, G. 842
七. 性能与测量G. 825, G. 826, O. 172, O. 181, M. 1201. 1, M. 2110, M. 2120
八. 网络管理G. 784, G. 831, G. ?74, G. 774. 01~G. 774. 09, G. 773(G. 851~G. 854, M. 3010, M. 3100, Q. 811, Q. 812)
附录IV 原子功能模型
一. 概况
二. 基本概念和设想
三. 网络概念和建模原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