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一辈人念小学三年级时,就得读古文了。那时的古文课本是《古文评注读本》。上古文课时,我们随着老师拉长嗓子,摇头摆脑,高声朗诵。回想起来,那情景也真有趣。我们年纪小小,历代名篇却已念过不少。《归去来辞》、《岳阳楼记》、《吊古战场文》等等都背得滚瓜烂熟。课文琅琅上口,词句铿锵,朗诵起来像唱歌似的,很有滋味,因此记得牢,随时都可以娴熟地背得出来。那时年纪小,理解力低,对文章不求甚解,只求念得流利、背得通畅。但个别篇章所含哲理,却确曾感动过十岁不到的我。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便是其中一篇。老师讲解课文时,借文章描述的莲荷形态和特性,动情地讴歌世上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争植"的高洁之士。记得他老先生先念了《爱莲说》中的两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然后深情地对我们说:“还是让我们一辈子像莲花那样,做个清清淡淡、亭亭)争植的高人吧!"”《爱莲说》的哲理和老师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益。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几乎还能把那篇只有120字,而意味却无限深长的美文,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当我捧读着卢世曙编的以莲荷为主题的扇面画册原件时,当年拉长嗓子,高声跟随老师朗诵《爱莲说》,以及潜心聆听老师教诲时的情景,重又浮现于眼前。对于美术,我是门外汉。面对这一大叠作品,我实在难以从美学角度说些什么。然而这许多画图,却确实以它们千姿百态的形象感染着我,使我仿佛从中触摸到莲荷的品格,品尝到它们的韵味。它们恬淡清高,不沾流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真乃“花之君子者也”!世纪之交,正是我们面临的历史转型期。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的两面那样,在我们的这个时代,与生机共存的还有腐朽和衰残;与庄严同在的还有荒淫和无耻。那一切污秽其实并非历史转型期的产物,它们是千百年历史的积淀,市场经济大潮澎湃,沉渣泛起,浊水横流,在所难免。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不是太需要宣扬莲荷的品格和神韵了吗?世曙编成这样一部以莲荷为主题的扇面画册,也许正是立意于此的。诚然,一部乃至十部百部这样的画册出版,又岂能匡正社会某些负面风气于万一!但是塑造心灵,呼唤良知,抑恶扬善,毕竟是文艺家的天职。对岭南美术出版社在这件事情上面所作的努力,理应得到肯定和受到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