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漫画家埃里希·施密特1924年3月11日出生于德国柏林。在他还不满四岁的时候,便显露了未来漫画大师的天才。有一次小施密特用粉笔在地板上画了一匹马,他的叔叔古斯塔夫见后大惊道:“妙极了,这匹马还在笑呢!”这便是施密特第一幅成功的作品。施密特的父亲是一个勤恳称职的邮局职员,他非常赞赏儿子的才能,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音乐家。一次他买了一把旧的曼陀铃琴教儿子弹,聪明的小施密特很快便掌握了这把琴的弹奏技巧。不过他对音乐实在没有多大的兴趣,练琴时常常把一些旧小说放在打开的乐谱上,一边用手指不停地胡乱弹奏,一边读小说,高兴时还在五线谱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动物脸谱。正因为如此,施密特常常遭到父亲的责骂,不过时间一长,无可奈何的父亲也就打消了把儿子培养成音乐家的念头。小施密特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在他读书的时候对图画课特别感兴趣,因为随意描画最能驰骋他的想象,得到最大的快乐。不过写生画对他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每次对着老师布置好的静物写生时,他似乎总被一根无形的绳索死死地束缚住,面前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以至他的写生画总是显得没有生气。施密特年轻的时候拳击技巧相当不错。他的个头虽然矮小,但动作与步伐却十分敏捷灵活。他曾参加过几场公开的拳击赛,赢得过阵阵的喝采,但有场拳击赛却使他一败涂地,左眼被击青,显得狼狈不堪。不幸总是接踵而至,这时的施密特刚开始交女朋友,由于缺乏恋爱经验,认识不久就胆怯地试图接近她的女友,结果另一只眼也被女友打青。满脸伤痕的施密特使他的父亲大为恼火,为此他反对儿子再去参加拳击,并坚决不许儿子与这位金发女郎来往。施密特的家庭不很宽裕,为了生活,他担任了一个剧团的配角演员。在歌德剧院演出《流浪者》的最后一幕中,根据剧情需要,女演员伊丽莎白热烈地拥抱和亲吻这位由施密特扮演的战士,令人意外的是,从未与女性接过吻的施密特十分惊慌,手中的木制枪落到地上,接着转身向幕后逃去,幕后的导演见后大发雷霆,用颤抖的手指着出口让他出去!这样,一场壮观的演出闹哄哄地提前结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乱日子里,失业与饥饿威胁着每一个人,施密特四处流徒,最后终于在一家铁工厂找到了一个制作铁炉子的工作。一次施密特做了三只铁炉子,得到了40马克的工钱,没想到贪婪的厂主转身竟以6倍的价格售出了这些炉子。赚了钱的厂主挥舞着双拳得意地狂笑着,一种被剥削的感觉深深地刺痛了施密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在战争的动荡岁月中,施密特的女友尼克西不辞千辛万苦找到了他,饱尝离异之苦的施密特惟恐他钟爱的女友再离开他,于是赶快领着她去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1947年施密特终于回到了他可爱的故乡柏林。面对着这片战争的废墟,这对年轻夫妇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栖身之地,只好在辗转租来的住所中搬来搬去。为了糊口,施密特继续当钳工,空余时间他不停地挥动画笔画漫画。他把作品投寄给一些宣扬民主的报刊,受到了一致的欢迎。自1947年起,当时很受读者欢迎的青年杂志《起飞》开始登载他的作品,这一年是施密特一生中的重大转折,一年后他便一直以报刊漫画家的身份出现在《柏林日报》上。如同卜劳恩、皮德斯特鲁普、古尔布兰森等杰出漫画家一样,施密特也是从报纸上建立起不朽业绩的。自1948年起,《柏林日报》每天都登载施密特的作品,几十年来,《柏林日报》的读者天天早饭前总要打开登载施密特漫画的那两页报纸,看看他画了一些有关世界大事的什么漫画。他的作品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1957年德国记者协会为表彰施密特,授予他以著名作家命名的奖章,后来又先后荣获祖国勋章(1965年)、劳动旗帜勋章(1969年)、柏林歌德勋章(1971年)。施密特是一个十分勤奋的漫画家,除了《柏林日报》上的大量时事政治漫画外,还出了以自己生活经历为素材的漫画集《幽默》以及一系列自己特别珍爱的生活幽默画集《滑稽的人》等等。早在10年前我社就前后出版过两种施密特的漫画作品集(一本是《世界系列连环漫画名著丛书》的第三集,一本是《施密特漫画全集》的连环漫画部分),这两本画集受到我国读者的喜爱,曾多次再版。事隔多年,经过努力,我们终于取得了独家出版中文版《施密特漫画》的授权。这本画集编入了施密特的连环漫画、社论漫画、科学漫画等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位世界幽默大师的艺术风貌。本书有关德文资料由胡苏萍等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