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造型,讲求“遗貌取神”,提出“以不似之似似之”为准则。这是中国画的美学要求,也是中国画家的表现特征。优秀的中国画,它所以使人感到神妙,以至是激动无似。并非玄虚,而是实实在在。不是吗?一卷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那样,居然让几世纪后的观众俨然置身于那个时代的市井中,甚至可以听到市井中的叫卖声或车马声;一幅牧放图,如李公麟临韦偃的《牧放图》那样,似一曲富有韵律的交响乐在演奏,使人对牧放生活以强烈的感受。中国画的表现,可以“咫尺千里”,可以“驱山走海,就是说,中国画家,竟有突破时空在画面上局限的本领。早在北魏时,现存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如九色鹿王本生》,就已经作出了回答,他如宋画《千里江山》或《长江万里图》等等,无不有这种神奇的表现。中国画,无论画千军万马,或千花万蕊,以至是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它既用奔放练达的笔调,也用细如游丝的笔致,都能同样作出充分的表达。中国画有极其丰富的艺术技巧,能适应并驾驭各种复杂对象的描写。历代富有聪明才智的画家,他们以“无法生有法”,“有法贯众法”,给后人留下了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