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线通信的多址接入方式
1. 1 概论
1. 2 多址接入种类
1. 3 典型接入方式的图形描述
1. 3. l FDMA
l. 3. 2 FD/TDMA
1. 3. 3 FD/CDMA
1. 3. 4 FD/TD/CDMA
1. 3. 5 TD/SDMA
2 面向未来的需要和传输能力
2. 1 系统和业务的发展
2. 2 先进业务的传输要求
3 移动通信的基础和发展
3. 1 实现移动通信的基本要素
3. 1. l 基本技术
3. 1. 2 基本功能
3. 2 无线通信的历史
3. 2. l 无线通信的自然性
3. 2. 2 现代无线通信的起源
3. 2. 3 民用移动通信的发展
3. 3 蜂窝. 无线和个人通信系统的发展
3. 4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 5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 6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达2Mbps的宽带系统
3. 6. l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未实现的目标
3. 6. 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3. 6. 3 标准的制定
3. 7 面向未来的发展
3. 8 非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 8. l 专用移动无线电
3. 8. 2 卫星移动系统
3. 8. 3 国际移动卫星. 低轨道卫星. 中轨道卫星的频率划分
3. 8. 4 数字PCS
3. 9 国家和国际标准的重要性
4. 发展中的移动通信技术
4. 1 高速率移动通信系统
4. 2 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性能比较
4. 3 移动通信的多层次立体结构
4. 3. 1 MWAN
4. 3. 2 MLAN
4. 4 未来先进移动通信系统
4. 4. l 与网络无关的接入能力
4. 4. 2 与终端无关的控制能力
4. 4. 3 传输优化
4. 4. 4 加强应用和新应用项目的研究
4. 4. 5 应用编程界面
4. 5 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
4. 5. l 更小的蜂窝提高容量
4. 5. 2 密集频率重用提高容量
4. 5. 3 多波束智能天线提高容量
4. 5. 4 分层蜂窝结构
4. 6 软件无线电
5 无线局域网
5. 1 概述
5. 1. l 干扰和可靠性
5. 1. 2 频率配置
5. 1. 3 用户安全
5. 1. 4 移动性
5. 1. 5 信息安全
5. 1. 6 MLAN系统
5. 2 无线异步传输模式
5. 3 IEEE 802. 11标准
5. 4 HIPERLAN标准
5. 5 Adhoc模式
5. 5. l 路由方案
5. 5. 2 两类方案(模式)的异同
5. 6 多目标多信道分布式系统
5. 7 本地多点分布式系统
6.红外线无通信
6. 1 概述
6. 2 红外线通信系统的优点和不足
6. 3 红外线系统连接的分类
6. 4 红外线技术的光电器件
6. 5 平行板光滤波器
6. 6 光聚焦体
6. 7 红外线传输信道
6. 8 系统和网络设计
7 无线因特网技术
7. 1 背景
7. 2 无线IP的结构
7. 3 工作原理
7. 4 无线电技术
7. 4. 1 全IP方式
7. 4. 2 部分IP传输
8 移动电话与用户健康
8. 1 与电磁波相关的健康问题
8. 2 我们的生存环境--一个充满了各种电磁波的空间
8. 3 一些有关健康问题的报道
8. 4 到底是皮球还是面团
8. 5 移动电话的电磁波结构
8. 6 人的头部会吸收多少电磁波能量
8. 7 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吗
8. 8 人体电磁波照射的国家标准及相关解释
8. 9 移动电话的发射场真的有害吗
8. 10 使用移动电话可能上瘾
8. 11 健康保护的几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