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著作史无前例。为了筑起《家庭史),我们不得不无任何模式地干起来,甘冒这样做的风险,也接受这样做的机遇。当然,近二十几年来,历史学家对于家庭领域的研究、对于家庭领域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及心态构成的研究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对他们而言,这是崭新的领域,在对这一领域进行开发过程中,他们借鉴了其它学科的经验、概念上和方法上的成果:人口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精神分析学,尤其是人种学(人种学从家庭需求角度研究亲属问题,进入每一个社会的具体轮廓之中早已司空见惯了)。大部分研究家庭问题的历史著作都具有不完整性或专题性,更使这一新领域成为一块独特的领地,虽然它与整体历史的演变与划分衔接得并不好。对于家庭生活的各个阶段或是各种变形来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概括,以其特有的编年史构成一个连续性的叙述,就像一下子要把历史这一总体建筑中一直空着的一块地方摆满家具什物一样,是不可能的。相反,我们所希望的是每一位专家对于他擅长的那一个阶段和文化领域,能突出两点:一是对家庭领域的研究使人对某—特定社会加深了什么认识;二是历史的每一阶段又使我们对于家庭的普遍问题有了哪些更深一步的理解。所以,每一位作者都在他所研究的那个时代或那个文化的原材料指引下,确定他要谈什么问题,其作法尽量将经典的历史研究方法与人种学的视角结合起来。在对所谓的原始社会进行的研究当中,人种学视角显示出其丰富多彩的性质。参加编写本著作上下两卷的,有各具专长的二十九位作者。他们相互呼应,打算绘出各种家庭形式和家庭规范演变的粗线条来,将连续性与断裂性的特点结合起来;同时也希望把一些文化选择和各不相同的历史进程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显示出来。第一卷论述古代社会,尚未开化的欧洲和中世纪的欧洲以及非欧洲文明的古典阶段。这一卷的特点是起源性质,囊括的时间很长。第二卷论述现代化的冲击——宗教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或社会方面——以及与统治地位的欧洲模式的比较。我们有意地排除了标准大纲,避免每一章的编写均要反复遵照这标准大纲。如果那样,大概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单调。为方便阅读本著作之后再扩大阅读范围,在每卷之后,我们附了每——作者文献的参考书目。同样在每一卷的末尾附有索引及词语表,给使用的词语下了主要定义[索引及词语表未译成中文。——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