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英,男,1964年11月8日出生在萧山益农镇,中共党员,哲学博士。1982年从衙前中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哲学学士、硕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室编辑、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党组办公室宣传处副处长、处长,新华社澳门分社政策研究室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现任中国社科院院刊、国内社科理论界权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2002年7月16日上午9时,江泽民总书记来到中国社科院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第二天下午,记者采访了刚开完学习江总书记重要讲话座谈会的赵剑英。于是话题自然而然地由此切入。“社科的春天来到了!”显然赵剑英还处于兴奋之中。作为已38岁、过了易激动年龄的社科专家,一个十分理性的社科理论界精英,能让他如此激动并侃侃而谈,确实有重要的原因。“去年8月7日,江总书记在北戴河接见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并发表重要讲话;今年4月28日,江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又对哲学社会科学发表了重要讲话;昨天,江总书记考察中国社科院再次发表重要讲话。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中央最高领导人连续三次发表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这在我党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从来没有的。”从18岁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后一直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赵剑英,显然比旁人更能深刻地理解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深层含义,更能感受到理论创新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巨大作用,更能体会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上担子的分量。中国社科院是中央直接领导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云集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高级人才、学术大师、功底深厚的学科带头人。赵剑英能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在权威刊物担任重要职务、在学术界具有相当影响的精英,自然十分不易。赵剑英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是他的致思取向。实践方法论和中国现代化问题,是赵剑英潜心研究的两大方向。他的研究成果之所以被学术界评价为“学术性、现实性、前沿性”,是因为他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了一批理论创新的学术成果。先后出版了《世纪之变的中国文化》、《哲学的力量———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哲学》、《复兴中国》、《十四大以来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等6部重大理论专著。在《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刊上发表40余篇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文章,许多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权威报刊转载。先后荣获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届全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9年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优秀论文奖。这些成果奠定了赵剑英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