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1 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1. 2 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1. 3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 3. 1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1. 3. 2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oe Access)
1. 3. 3 中国蜂窝移动通信发展的情况
1. 4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1. 4. 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1. 4. 2 三种主要的IMT—2000无线传输方案的比较
1. 4. 3 IMT—2000频谱资源的划分
1. 4. 4 WCDMA系统与窄带CDMA的比较
1. 5 本书的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移动信道分析
2. 1 移动无线传播环境
2. 1. 1 基本传播机制(反射. 绕射. 散射)
2. 1. 2 慢衰落
2. 1. 3 快衰落
2. 1. 4 AWGN
2. 2 传播预测模型
2. 2. 1 室外传播模型
2. 2. 2 室内传播模型
参考文献
第三章 WCDMA网络
3. 1 IMT一2000
3. 1. 1 IMT—2000家族
3. 1. 2 网络的兼容与过渡
3. 1. 3 IMT—2000网络实现
3. 2 UMTS无线接入网系统
3. 3 Iub接口
3. 3. 1 Iub接口功能
3. 3. 2 传输网络层
3. 3. 3 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的应用部分NBAP
3. 3. 4 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
3. 4 Iur接口
3. 4. 1 Iur接口功能
3. 4. 2 传输网络层
3. 4. 3 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3. 4. 4 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
3. 5 Iu接口无线网络层协议
3. 5. 1 Iu接口协议结构
3. 5. 2 无线网络层控制平面协议
3. 5. 3 无线网络层用户平面协议
3. 5. 4 SABP
参考文献
第四章 WCDMA的空中接口
4. 1 Uu接口协议结构模型
4. 2 物理层
4. 2. 1 传输信道
4. 2. 2 物理层的功能
4. 3 数据链路层
4. 3. 1 媒体接入控制协议
4. 3. 2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
4. 3. 3 分组数据会聚协议
4. 3. 4 广播/多播控制协议
4. 3. 5 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流
4. 4 网络层
4. 4. 1 网络层的业务
4. 4. 2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4. 5 控制平面RRC与低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 WCDMA系统的物理层(FDD)
5. 1 编码技术
5. 1. 1 交织
5. 1. 2 卷积编码技术及其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5. 1. 3 Turbo编码技术及其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5. 1. 4 速率匹配
5. 2 物理层的成帧过程
5. 2. 1 传输信道向物理信道的映射
5. 2. 2 上行链路的成帧过程
5. 2. 3 下行链路的成帧过程
5. 3 业务复用
5. 3. 1 有关传输格式的参数的介绍
5. 3. 2 3G系统可承载的业务
5. 3, 3 业务复用过程示例
5. 4 WCDMA系统的扩频与扰码
5. 4. 1 扩频码与扰码的数学性质
5. 4. 2 WCDMA系统的扰码的实现方法
5. 4. 3 物理信道的扩频与加扰过程
5. 5 物理信道特点及物理层的帧结构
5. 5. 1 物理信道的帧结构
5. 5. 2 发射分集技术
5. 5. 3 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结构
5. 5. 4 上行链路的物理信道
5. 5. 5 物理信道之间的相对时序
参考文献
第六章 WCDMA/TDD简介
6. 1 WCDMA/TDD简介
6. 2 WCDMA/TDD的物理信道
6. 2. 1 WCDMA/TDD的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
6. 2. 2 物理信道的帧结构
6. 2. 3 物理信道的简单说明
6. 2. 4 TDD和FDD系统物理层的比较
6. 3 WCDMA/TDD的信道编码和复用
6. 3. 1 WCDMA/TDD的信道编码
6. 3. 2 WCDMA/TDD的业务复用
6. 4 WCDMA/TDD的扩频与调制
6. 5 WCDMA/TDD物理层操作流程
6. 5. 1 功率控制
6. 5. 2 定时提前
6. 5. 3 发射分集
6. 5. 4 信道分配
6. 6 WCDMA/TDD中的干扰
6. 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7. 1 智能天线
7. 1. 1 引言
7. 1. 2 智能天线的几种形式
7. 1. 3 智能天线的体系结构
7. 1. 4 智能天线的信号模型
7. 1. 5 智能天线的赋形算法
7. 1. 6 智能天线的常用准则
7. 1. 7 智能天线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7. 1. 8 智能天线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7. 2 多用户检测
7. 2. 1 引言
7. 2. 2 多用户检测分类
7. 2. 3 干扰删除器
7. 2. 4 多用户检测的研究观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7. 3 联合检测
7. 3. 1 引言
7. 3. 2 联合检测的分类及性能比较
7. 3. 3 联合检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中的应用
7. 4 空时码
7. 4. 1 引言
7. 4. 2 分层空时码(LST)
7. 4. 3 基于发射分集的空时码
7. 4. 4 结论
7. 5 HDR(High Data Rate)
7. 5. 1 引言
7. 5. 2 基于自适应调制的方案
7. 5. 3 基于ARQ的HDR的方案
7. 5. 4 HDR的现状及未来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无线资源管理和规划
8. 1 CDMA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规划
8. 1. 1 CDMA主要技术特点分析
8. 1. 2 小区规划的理论研究
8. 2 分层小区结构HCS(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
8. 2. 1 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计的要求
8. 2. 2 分层系统的基本特点
8. 2. 3 WCDMA中的资源分配策略
8. 3 WCDMA系统的无线资源管理和规划特点
8. 3. 1 WCDMA的功率控制
8. 3. 2 WCDMA的切换策略
8. 3. 3 其他的资源管理
8. 4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