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管理学理论沃顿论新兴技术管理

沃顿论新兴技术管理

沃顿论新兴技术管理

定 价:¥39.00

作 者: (美)乔治·戴(Geroge S.Day),(美)保罗·休梅克(Paul J.H.Schoemarker)著;石莹等译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丛编项: 中欧-华夏新经理人书架
标 签: 技术/方法

ISBN: 9787508007663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337 字数:  

内容简介

  互联网和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具有创造新行业和改变已有行业的潜力。在发展新兴技术方面,尽管许多公司有着优越的各种资源,但他们经常会输给小的竞争对手。为什么这些公司在破坏性的技术面前有诸多困难或障碍?如何预料并克服障碍?基于沃顿管理新兴技术研究计划的研究,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最主要的商业思想家们敏锐的洞察力、所应用的工具和框架。这个行业学术合作团体成立于1994年,它是积极研究管理新兴技术的最早和最广泛的先驱机构之一。从该研究计划中,本书第一次提取了大量专业管理者的见解,涉及到成功管理新技术的许多方面。编者认为管理新兴技术是“一场不同的竞赛”,需要不同的管理技巧、不同的管理框架和不同的战略,而不是那些老牌公司管理已有技术的技巧、框架或战略。在本书中,各个领域的专家认为主要问题有:现有公司管理新技术的共同缺陷和潜在解决方法。评估新市场潜力及设计技术以利用市场“起伏”的战略。为情景规划及“有规则的想象”的需要而开发的在不确定情况下的战略。在保护技术所得方面专利的限制、领先时间的利用和其他战略。创新融资战略的作用和投资时实物期权的使用。联盟和新组织形式的利用。创造“个性化工作室”。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生存工具,使管理者在“落后”于新技术时可以利用。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全面的见解和应用工具,能帮助你理解新挑战和发展有效战略来赢得这场不同的竞赛。

作者简介

  乔治·戴博士教授,沃顿商学院Huntsmen全球竞争和创新中心主任。他是Huntsmen中心管理新兴技术研究计划的奠基者,曾经为许多公司做过咨询,包括通用电气、IBM和Nortel网络。曾著有《市场驱动战略》、《市场驱动组织》等,也是《沃顿论动态竞争战略》的合著者。

图书目录

目 录 第1章一场不同的竞赛 成功者与失败者 一场不同的竞赛 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加人竞赛 与矛盾共存 第2章避免新技术陷阱 老牌公司面临的陷阱 寻找解决办法 结论 第一部分技术评估 下一件大事 第3章技术物种形成和新兴技术发展之路 第4章新技术的识别和评估 第5章新兴技术和公共政策:来自互联网的经验教训 互联网兴起的政策上的经验教训 互联网:早期 互联网时代 未来的因特网 结论 第二部分市场管理 尚不存在的市场 第6章评估新技术的未来市场 新兴市场的挑战 真正新品的扩散和采用 继续开拓市场 观点形成的三角测量法:多种方法的价值 结论:对市场的已知预测 第7章团簇型市场环境中的技术战略 细分市场中的团簇性 在团簇市场中解决技术障碍 为团簇型市场确定有价值的技术 确定定位期权, 开发团簇型市场 为应用新兴技术确定搜寻期权 结论 第8章通过补充性资产使新兴技术商业化 Mergenthaler的经历:从热金属排字机到激光影像排字机 商业化的三个挑战 应用框架结构:数字影像 新兴技术的三个障碍 第三部分制定战略 不可预测的计划 第9章有规则的想象: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制定 制定战略的艺术 构成战略的两个支柱 先人之见的局限 有规则的想象 实践有规则的想象 结论 第10章为态势不明的技术制定方案 要彻底淘汰出版业吗? 方案规划的作用 制定计划方案 一个案例的研究:面临互联网的报纸 对于新兴技术的一个有效手段 第11章赢得创新所得 透视知识产权 获得利润的4种机制 在新兴技术当中的利润保护问题 第四部分为未来投资 第12章实物期权的管理 实物期权(REALOPTIONS)与新兴技术 如何开发和管理实物期权 采取以期权为出发点的思维方法 创造和构架期权 计算期权价值 实物期权法的实施 结论 第13章风险资本与融资战略 新兴科技公司的内部融资 新兴科技公司的外部融资 第14章生物科技企业的新型财务战略 为生物科技融资 几种不同的融资形式 生物科技融资的其他选择 两败俱伤 结论 第五部分对组织结构的再思考 宽广的视角 第15章动态知识网络的管理 网络的力量 网络分析 知识网络的冲击 网络的优化管理 结论 第16章用联盟构筑新兴技术中的竞争优势 战略联盟的重要特点 联盟组建的战略前景 应用联盟创造优势 联盟取得成功的战略:构建关系优势 结论 第17章新型组织形式的设计 走向新型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的要素 新兴的组织形式 结论 第18章设计个性化工作地点 新兴技术的人力资源挑战 人们正在如何转变 走向个性化工作场所 不断发展的个性化工作场所 附录 注释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