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他一生活了73岁,其中有58年在写作。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小说方面,大约总计写了四百多种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评论、讲演稿、杂文、书信、诗歌、日记和译文等。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充实了日本文学的内容,表现了日本文学的特色,提高了日本文学的地位。由于川端康成生活在日本社会和文坛发生剧烈动荡和重大转折的时代,由于他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复杂影响,所以他的生活道路和艺术道路是曲曲折折的,他的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也是不断变化的。从思想内容来说,川端康成的小说在战前和战后有很大的不同。在战前(包括战时),他的小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小说描写自己的孤儿生活,抒发自己的孤独感受;描写自己的失恋故事,抒发自己的痛苦感情。由于写的是亲身经历和体验,所以这些小说是了解和研究作者的珍贵材料;而且这些小说以描述细致和感情真挚为特色,具有动人心弦的效果,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第二部分小说描写社会底层人们(尤其是妇女)的不幸生活,表现他们对爱情和艺术的热烈追求,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怜悯之情。这是因为作者觉得“浅草比银座,贫民窟比公馆区,香烟厂女工下班比女子学校放学更富有诗意”,因为他“被卑贱的美所吸引”(《文学自传》)。尽管他是从欣赏美的角度出发的,很少见到他深入挖掘问题和尖锐批评社会,但这些小说显然比前一部分小说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和更大的社会价值。在战后,他的小说创作趋向复杂化,既有思想感情健康的小说出版,也有充满颓废色调的小说问世。前者表现正常的生活,抒发健康的感情,讴歌美好的品德,催人进取,催人向上。后者则以官能刺激、色情享乐甚至变态性爱为内容,以致把丑的写成美的(尽管这些作品要表现的可能是他内心的痛苦和郁闷,如美的理想难以实现,爱的追求难以满足等,但选用这类题材格调低下,使他在艺术上陷入了困境)。从艺术表现来说,川端康成的小说也发生了也很大的变化。在20年代中期参加新感觉派运动时,他有的小说采用纯新感觉派的写法,极力强调主观感觉,热心追求新颖形式;也有的小说采用不纯的新感觉派的写法,虽然也注重表现作者的感觉,但却不使用奇特的形容、新奇的文体和特异的构思。到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初期,他被西方的意识流小说所吸引,并且写出两篇纯属模仿式的小说。但不久他便意识到此路不通,不能亦步亦趋地走西方人的老路,必须开拓自己的新路。经过反复探索,他终于在30年代中期前后确定了自己的道路一东西结合的道路,日本文学传统方法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方法有机结合,并以前者为主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他果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总结自己走过的道路时写道:“我受过西方现代文学的洗礼,也曾试图加以模仿,但我在根本上是东方人,从15年前起就不曾迷失过自己的方向。”(《文学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