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理论与研究宗教学是什么

宗教学是什么

宗教学是什么

定 价:¥26.00

作 者: 张志刚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标 签: 宗教学

ISBN: 9787301056646 出版时间: 2002-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1cm 页数: 306 字数:  

内容简介

  上将收尾于宗教文化学有“双重的综合意味”。首先,这个晚近最受注目的研究方向,几乎把宗教学的交叉性推向了极致,以致可看做所有理论分支的综合或整合,或许就此意义而言,我们不应把它跟其他分支相提并论。其次,由于前一重综合性,宗教学所探讨的重大问题也几乎都在宗教文化学那里综合或整合起来了。正因如此,这一章在上篇里花的笔墨最多。“问题聚焦”则力求透析“少年思想气象”的深厚度。为什么涉及只一个核心问题呢?或者说,回答“宗教是什么”需要这么长的篇幅吗?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也就是宗教学的全部问题,准确些说,其他所有的问题无不跟它相关,都是环绕着它一层层展开的,也都取决于怎么理解它、如何解答它。在此意义上,该问题又可称为宗教学的“基本问题”或“元问题”。读完上篇可印证以上说法。所以,这个称为“核心”的问题不但是宗教学的而且是宗教思想史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历代宗教思想家,无论信仰什么或属于哪个学派,都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以致一部宗教思想史就是不断更新观念、寻求答案的过程。因此,即使读完下篇也不会找到“最后的答案”,如果能从方法论上得到些许启发,就足以令你我欣慰了。下篇的内容分为这样两部分:一是,关于宗教本质问题的四种主要观点及其热烈争论,即理智论、情感论、意志论和终极论;二是,关于宗教对话问题的三种主要立场及其相互批评,即排他论、兼并论和多元论。这两部分的关系在于,前者的研讨着眼于人类精神活动的三个基本方面——智情意及其关系,后者则放眼于现代文化背景下的世界宗教关系,针对各宗教相冲突的真理观来盘根究底的——宗教到底是什么,各宗教的回答到底有什么根据,是否应就该问题进行对话;按笔者的看法,基于前者进而思考后者,我们便接触到了晚近宗教研究的前沿课题。最后就本书的讨论重点和评述原则做几点说明:(a)如同在整体上不求面面俱到,我们在各部分的讨论中也将相应地突出重点——“思想上的里程碑”或“理论上的分水岭”,譬如,描述理论分支时,注重的是奠基人或开拓者的思想;探讨核心问题时,则注重不同观念的倡导者或代言人的理论。(b)评述以上人物的思想或理论时,我们将把“述”和“评”相对严格地分开。首先,尽可能地“多让他们的原著说话”,以求如实再现他们的原创性思路——发现问题,寻求方法,尝试解答等;其次,我们再来展开多视角的评论,像现存主要争论,学术背景分析和方法论批评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其他学者的成果,在部分章节特别是上、下篇的收尾部分,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但不仅希望读者把这些意见跟他人的成果分开,而且建议重“述”轻“评”,因为前者才是“原汁原味的思想理论”,这也是本书“多让原著说话”的理由。(c)由于研究对象的错综复杂性,宗教学领域自然会存在不同的观点、严重的分歧和激烈的争论,这一点是读者不难想象的。面对这种“自然现象或正常状态”,我们应奉行一条起码的求知治学原则:首先力求客观公正地了解那些主要的或有代表性的观点,像它们各自的立场和根据,它们之间的分歧或争论,还有他人的批评或评价等,此后才有我们的思考、探索和创见可言。这也就是缪勒给我们的启发: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作者简介

  张志刚,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宗教文化学导论》、《猫头鹰与上帝的对话——基督教哲学问题举要》、《走向神圣——现代宗教学的问题与方法》、《理性的彷徨——现代西方宗教哲学理性观比较》等。

图书目录

    阅读说明
   总序
   引论 只知其一,一无所知
   0.1倡导者如是说
   0.2百年历程,少年气象
   上篇:学术纵横
   1.宗教人类学
   1.1弗雷泽
   1.1.1巨制美文《金枝》
   1.1.2剖析巫术原理
   1.1.3从巫术到宗教
   1.2马林诺夫斯基
   1.2.1考察生命历程
   1.2.2成年礼和丧礼
   1.2. 3原始宗教启示
   2.宗教社会学
   2.1杜尔克姆
   2.1.1天壤:神圣与世俗
   2.1.2宗教:社会的神化
   2.1.3方法:社会本体论
   2.2韦伯
   2.2.1文化史的问题思路
   2.2.2资本主义精神根基
   2.2.3世俗化的宗教伦理
   3.宗教心理学
   3.1詹姆斯
   3.1.1考察“一手的宗教”
   3.1.2何谓“个人的宗教”
   3.1.3几个方法论结论
   3.2弗洛伊德.
   3.2.1从“精神冰山”说起
   3.2.2“俄狄浦斯情结”
   3.3荣格
   3.3.1批判性的继承者
   3.3.2人格与宗教心理
   4.宗教语言学
   4.1艾耶尔
   4.1.1挑战当代信徒
   4.1.2清除宗教宣言
   4.2众哲学家
   4.2.1威兹德姆:隐身的花匠
   4.2.2弗卢:两个探险家
   4.2.3黑尔:牛津的疯子
   4.2.4米切尔:记游击队员
   4.2.5希克:两个旅行者
   5.宗教文化学
   5.1道森
   5.1.1“宗教是历史的钥匙”
   5.1.2现代文化何以兴起
   5.1.3为“黑暗时代”翻案
   5.2汤因比
   5.2.1“文明是历史的单位”
   5.2.2文明社会泛宗教观
   5.2.3文化心理与社会变迁
   5.3卡西尔
   5.3.1“人是符号的动物”
   5.3.2从神话和语言着笔
   5.3.3探求文化寻根意识
   5.4新学科大写意
   5.4.1圈点与品味
   5.4.2方法论新立意
   5.4.3启发性一二三
   下篇:问题聚焦
   6.宗教与理智
   6.1罗素
   6.1.1新旧两种世界观
   6.1.2清算基督教神学
   6.2斯温伯恩
   6.2.1反省现代世界观
   6.2.2新版设计论论证
   6.3理智论两面观
   6.3.1罗素功过三七开
   6.3.2传统思路行得通?
   6.3.3“双刃剑”是否慎用?
   7.宗教与情感
   7.1施莱尔马赫
   7.1.1废止流行观念
   7.1.2绝对的依存感
   7.2奥托
   7.2.1为“无理性”开路
   7.2.2为“神圣者”正名
   7.3情感论得失谈
   7.3.1把情感提上议程
   7.3.2逻辑上的质疑
   7.3.3历史性的评价
   8.宗教与意志
   8.1帕斯卡
   8.1.1无限与虚无
   8.1.2为信仰赌注
   8.2詹姆斯
   8.2.1论信仰选择
   8.2.2论信仰意志
   8.2.3论实用主义
   8.3意志论众口说
   8.3.1“功利者的宗教观”
   8.3.2“随意者的许可证”
   8.3.3“美国人的哲学家”
   9.宗教与终极
   9.1蒂利希
   9.1.1信仰到底是什么?
   9.1.2宗教到底在哪里?
   9.2斯马特
   9.2.1扭转“西方的眼光”
   9.2.2终极是“超焦点的”
   9.3建构“最大的平台”
   9.3.1从一神论到终极现
   9.3.2从终极观到文化观
   9.3.3终极意义上的平台
   10.宗教与对话
   10.1背景、问题和尝试
   10.1. 1背景:地球村的形成
   10.1.2难题:真理观的冲突
   10.1.3尝试:多元化的对话
   10.2排他论的正统性
   10.2.1根据:经典和教义
   10.2.2论证:以巴特为例
   10.2.3评论:素朴的傲慢
   10.3兼并论的对话观
   10.3.1前提:“开放的天主教”
   10.3.2立论:“匿名的基督徒”
   10.3.3诘难:“匿名的×教徒”
   10.4多元论的对话观
   10.4.1事实:宗教的多样性
   10.4.2假设:盲人摸象的寓意
   10.4.3求证:康德哲学的发挥
   10.4.4疑虑:一群盲人的对话?
   10.5路漫漫其修远兮
   阅读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