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考古工作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尽快地把每年度的考古最新成果系统地介绍给关心文物事业的社会公众,是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要任务。经过各地考古工作者的协作努力,我们编辑出版了《1998中国重要考古发现》一书。虽然受一些条件的限制,该书在编辑、印刷和装帧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该书的出版却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许多读者以不同方式给我们以很大的鼓励,希望我们把这项工作继续进行下去,使其成为介绍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一个重要窗口。根据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今后将每年出版一本介绍当年考古重要发现的图书,同时加快组稿和编辑工作进度,在保证内容科学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图书质量。1999年,各地的文物考古专业单位坚持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积极做好配合长江三峡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库以及重要的铁路、公路建设的考古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在史前考古方面,江苏江阴高城墩良渚文化墓地、湖北应城门板湾屈家岭文化时期城址、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的发现,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增添了新的材料。特别是在应城门板湾遗址发现的一组由土坯砌筑的建筑,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保留的墙体最高达2.2米,是我国史前房址中墙体保存最好的建筑。新密古城寨城址是目前发现的中原地区龙山时代面积最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址,城址面积约17.7万平方米,南、北、东三面城墙和南北相对两个城门缺口保存完好,南、北、东三面都有护城河,城址内还清理出大型夯土房基和廊庑式建筑。此外,在陕西神木新华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20余座房址和90多座墓葬,新华遗址是这一地区目前发掘面积最大、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它的发掘为该地区考古学文化编年和相似遗址的文化定位奠定了基础。在商周考古方面,河南安阳殷墟洹北商城、河南焦作府城商代城址以及陕西扶风云塘遗址西周建筑基址的发现最为学术界所关注。考古工作者通过几年的调查,在安阳殷墟东北部的花园庄附近发现一座总面积4.7平方公里的商代中期城址。虽然此项考古工作尚在进行中,但这一发现无疑对全面认识殷墟遗址和盘庚迁殷前后的历史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府城商代早期城址是河南地区继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之后商代早期城址的又一重要发现,城址平面呈方形,在城内东北部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扶风云塘遗址发现一组西周时期的夯土建筑基址,系由四座夯土建筑和较完整的围墙组成的一组庭院式建筑群。此外,1999年考古工作者还在山东滕州前掌大和河南郑州洼刘遗址发掘了一批商周时期的墓葬和车马坑,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铜器、玉器等,为探讨商末周初的文化演变和历史发展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甲胄坑、陕西成阳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的新发现是秦汉考古的重要收获,除发现了一批精美的文物外,对于重新认识秦汉时期的帝陵和诸侯王墓的陵园制度与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在云南昆明羊甫头墓地清理了一批极具特点的两汉时期的墓葬,出土随葬品近4000件,极大地丰富了滇文化的内涵,为研究滇池地区民族文化及中原汉文化对边疆地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古代都城遗址是汉唐宋元考古的一项重要内容。1999年度发掘的陕西西安唐代圜丘遗址,是唐长安城的一处重要礼仪建筑。圜丘在元代以后称为天坛,是古代帝王举行祭天活动的场所。唐代圜丘遗址由夯土筑成,为四层圆台结构,各层圆台都设十二陛。元中都为蒙元四都之一,1999年考古工作者对位于河北张北的元中都进行全面调查、勘探,并进行了局部发掘。目前已探明该遗址系由内、中、外依次相套的三重城组成,主体宫殿群位于内城的中北部。元中都遗址的发掘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都城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依据。山西太原隋代虞弘墓发现的仿木构建筑石椁,其浮雕彩绘具有浓厚的中亚色彩,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材料。此外,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青海都兰热水吐蕃墓地、内蒙古扎鲁特旗辽墓的发掘获得-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提供了新资料。在本书中我们还介绍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对西沙群岛开展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我国水下考古工作从1989年开始起步以来,主要在近海水域开展调查和发掘工作。1999年组织的西沙群岛水下考古工作,是中国首次远海水下考古,揭开了中国水下考古的新篇章。收入本书中的重要考古发现有27项,占1999年全国考古发掘项目的6%左右。在其他的考古项目中也有一些重要发现,由于篇幅所限,没能收入本书。我们衷心希望这些资料能够早日公布发表,向世人展示中国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