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有二十七章,其中总结了中国人的素质共二十六条,引证丰富,文笔生动,或褒或贬,无不言之成据,时至今日,读来仍令人警醒与深思。诚然,本书解读的国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人,由于东西方社会经济的差异,书中不免褒少贬多,笑调略显低沉,还不乏偏颇之辞。也由于作者是一位西方传教士,他的立场和观点,无疑会受这一身份的局限。他的视角与结论无法摆脱西方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不必苛求前人。公正地说,他在揭示中国国民性和中国晚清政体的腐朽、无可求药等方面,确实不乏真知灼见。对此,各位读者应自有判断。本书的深刻意义和历史地位,引起了鲁迅先生的极大关注。二十一岁的鲁迅先生在日本时,便仔细研读了本书的日译本,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由此致力于揭示和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直到临终前十四天还向国人郑重推荐本书。看了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几点说得对,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究竟怎样的中国人。——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