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井冈山
肖克将军谈“八月失败
近乎呓语般的引子
1.“文革”后期,毛泽东曾说过:“小官
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
们。”他很欣赏“反潮流”的精神。如果
你能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研究
毛泽东的历史,你就会明白,他为什
么提倡“反潮流”。当然20年代的他
是顺应历史发展的逻辑的。70年代
他倡导的“反潮流”,却与这个逻辑背
道而驰。
2.农民身上有革命的力量,农民身上也
有破坏革命的力量。当时的中央意识
到了这一点,曾提出“变小资产阶级
为无产阶级”的口号 殊不知这样的
口号只是一种空想而已
3.党是年轻的,革命是年轻的。湖南省
委派来的巡视员,刚刚19岁。他就要
担负湖南省委和毛泽东、朱德等人组
成的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之间
上情下达的任务,他的话是举足轻重
的。
4.朱德犯了愁,即使在妻子面前,他也
不肯说出心里的隐衷。当他决定走一
着险棋之后,竟受到部下狂热的欢
呼。他不知是凶是吉。
5.一张意外发现的布告,把朱德、陈毅
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朱德军长居然
和妻子对唱起山歌来,博得战士们极
为热烈的喝彩声。
6.面对的敌人,是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朋
友,朱德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决心。巡
视员说:“命令已经下了,打就打吧。”
于是郴州战斗才打响
7.复仇心理,能导演出惊心动魄的活
剧,也能导演出形形色色的闹剧。古
往今来,复仇的故事,复仇的场面,都
是触目惊心的
8.饿过肚皮的士兵,看到囤积的粮食,
会产生一种奇怪的心理。他们都知道
粮食来之不易,却又如此亵渎粮食
倒是他们的团长—— 出身大地主家
庭的胡少海发怒了。
9.面对无理的要求,最高指挥官朱德怒
发冲冠。也许这时他才深刻地意识到
这是一支农军。还没等他采取措施,
二十九团的士兵便开始擅自行动。
10.红军第二十九团“发妖风’,整个团
队剩下不足200人,团长胡少海请
求处分,党代表龚楚心怀叵测,朱德
急得不思茶饭
11.林彪、肖劲、袁崇全以及何长工、熊
寿祺、杜松柏等人,当着朱德、陈毅
的面,大吵特吵,险些动了家伙 朱
德要他们以大局为重,既往不咎。
12.湖南省委火上浇油,又命红军出击
湘东。毛泽东施展雄辩的口才,把省
委巡视员置于尴尬境地。是挑伙食
担子的老表,改变了会议的议题。
13.袁崇全在关键时刻做出了自己的选
择。他想拉一支队伍出去,想不到队
伍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死心塌地跟
他走。天刚亮时,他发现,追随自己
的人已经不多
14.毛泽东突然出现在桂东县,使朱德、
陈毅颇受感动。革命力量虽然受了
损失,心又重新凝聚在一起。
15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应该有的,但
又不能盲目地相信一个人。王尔琢
的悲剧,不正是因为他太相信故旧
也太相信自己了吗?
16.在井冈山召开的王尔琢追悼会上
毛泽东拟就,陈毅手书的挽联是: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
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
得到胜利方始休!
新四军初创与江南一叶
1.叶挺上海“观战”周恩来出面请他
出山。
2.蒋介石做事有时是出奇不意的,任
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正是如此
3.叶挺声明:“完全接受党的领导。’
4.在延安,毛泽东握住叶挺的手说:欢
迎!欢迎!
5.南京,总统府 蒋介石召见叶挺和叶
剑英。
6.武汉太和街挂出了“新四军筹备处’
的牌子。
7.“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招牌
在南昌赫然醒目
周公皖南行
1.新四军领导层问题严重,中共中央
命周恩来亲自出马
2.周恩来在云岭纵论军政大计
3.周恩来好言规劝项英,要和叶挺搞
好关系
铁军“活佛”
1.下级变成了上级,刘小奇给徐海东
当秘书。
2.胡服二进竹沟,“小延安”有了主心
骨。
3.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刘少奇掰着
手指头给人说“六大宝”
4刘少奇向叶飞面授机宜,要他充当
一次引蛇出洞的角色。
5.准北,刘少奇“批评”张爱萍。
决战黄桥时的粟裕
○进军黄桥到退出姜堰
○运筹帷幄,正确决策
○坐镇黄桥,果断指挥。
苏中之魂
○讨逆总指挥
○临危受命,组建苏中军区。
○根据地基本区的要点争夺战
○战术创造也是他对苏中的一大贡献
○提出“一元化”
○统管新四军第一师、第六师。
危难之中
○反“清乡”的由来
○反封锁,反编查、搞锄奸
○圈外配合圈内斗争,“灰色”部队开始行动。
○富有特色的敌军工作——有理有利有节
○反“延期清乡”和“高度强化清乡’
粟裕直言进谏
1.中央要他们兵出淮南,粟裕提出留在
华中,于是战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华野外线兵团向陇海路以南进击,还
是留在陇海路以北?粟裕果断建议,
挺进路南!毛泽东经过思考,回答说:
粟裕意见极为正确!
3.粟裕应召来到城南庄,当面向毛泽东
提出了暂不过江的意见和建议。
4.第一次提出“淮海战役”的说法,也
是出自粟裕之口 与敌决战于长江
以北的建议,也正是从这里来的。
粟裕大将的情与爱
○烽火中的爱情之花
○“无情”的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