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 1 第三代系统中的WCDMA
1. 2 第三代系统的空中接口和频谱分配
1. 3 第三代系统的时间表
1. 4 WCDMA与第二代空中接口的区别
1. 5 核心网参考文献
第2章 UMTS业务和应用
2. 1 引言
2. 2 UMTS承载业务
2. 3 UMTSQoS类型
2. 3. 1 会话类型业务
2. 3. 2 数据流类型
2. 3. 3 互动类型
2. 3. 4 后台类型
2. 4 不同终端类型的业务能力
2. 5 结束语参考文献
第3章 WCDMA导论
3. 1 引言
3. 2 WCDMA主要参数汇总
3. 3 扩频和解扩
3. 4 多径无线信道和Rake接收机
3. 5 功率控制
3. 6 软切换和更软切换参考文献
第4章 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
4. 1 引言
4. 2 欧洲的背景情况
4. 2. 1 宽带CDMA
4. 2. 2 宽带TDMA
4. 2. 3 宽带TDMA/CDMA
4. 2. 4 OFDMA
4. 2. 5 ODMA
4. 2. 6 ETSI的选择
4. 3 日本的背景情况
4. 4 韩国的背景情况
4. 5 美国的背景情况
4. 5. 1 W-CDMAN/A
4. 5. 2 UWC-136
4. 5. 3 cdma2000
4. 5. 4 TR46. 1
4. 5. 5 WP-CDMA
4. 6 3GPP的建立
4. 7 3GPP2的建立
4. 8 协调一致阶段
4. 9 ITU中的IMT2000进程
4. 10 3GPP 99年发布版之后的工作参考文献
第5章 无线接入网结构
5. 1 系统结构
5. 2 UTRAN结构
5. 2. 1 无线网络控制器
5. 2. 2 B节点(基站)
5. 3 UTRAN地面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5. 3. 1 概述
5. 3. 2 水平层
5. 3. 3 垂直平面
5. 4 Iu, UTRAN-CN的接口
5. 4. 1 Iu CS的协议结构
5. 4. 2 Iu PS协议结构
5. 4. 3 RANAP协议
5. 4. 4 Iu用户平面协议
5. 5 UTRAN内部接口
5. 5. 1 RNC-RNC接口(Iur接口)和BNSAP信令
5. 5. 2 RNC-B节点接口和NBAP信令参考文献
第6章 物理层
6. 1 引言
6. 2 传输信道及其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6. 2. 1 专用传输信道
6. 2. 2 公共传输信道
6. 2. 3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6. 2. 4 传输信道的帧结构
6. 3 扩频与调制
6. 3. 1 扰码
6. 3. 2 信道化码
6. 3. 3 上行链路扩频与调制
6. 3. 4 下行链路扩频与调制
6. 3. 5 发射机特性
6. 4 用户数据传输
6. 4. 1 上行链路专用信道
6. 4. 2 上行链路复用
6. 4. 3 随机接入信道的用户数据传输
6. 4. 4 上行链路公共分组信道
6. 4. 5 下行链路专用信道
6. 4. 6 下行链路复用
6. 4. 7 下行共享信道
6. 4. 8 前向接入信道的数据传输
6. 4. 9 用户数据的信道编码
6. 4. 10 TFCI信息的编码
6. 5 信令
6. 5. 1 公共导频信道(CPICH)
6. 5. 2 同步信道(SCH)
6. 5. 3 主公共控制物理信道(主CCPCH)
6. 5. 4 辅公共控制物理信道(辅CCPCH)
6. 5. 5 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信令传输
6. 5. 6 捕获指示信道(AICH)
6. 5. 7 寻呼指示信道(PICH)
6. 5. 8 物理信道的CPCH接入过程
6. 6 物理层过程
6. 6. 1 快速闭环功率控制过程
6. 6. 2 开环功率控制
6. 6. 3 寻呼过程
6. 6. 4 RACH过程
6. 6. 5 CPCH操作
6. 6. 6 小区搜索过程
6. 6. 7 发分集过程
6. 6. 8 切换测量过程
6. 6. 9 压缩模式的测量过程
6. 6. 10 其他测量
6. 6. 11 使用自适应天线的操作
6. 7 终端无线接入能力参考文献
第7章 无线接口协议
7. 1 概述
7. 2 无线接口协议结构
7. 3 媒体接入控制协议
7. 3. 1 MAC层结构
7. 3. 2 MAC层功能
7. 3. 3 逻辑信道
7. 3. 4 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7. 3. 5 通过MAC层的数据流实例
7. 4 无线链路控制协议
7. 4. 1 RLC层结构
7. 4. 2 RLC层功能
7. 4. 3 通过RLC层的数据流实例
7. 5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7. 5. 1 PDCP层结构
7. 5. 2 PDCP层功能
7. 6 广播您播控制协议
7. 6. 1 BMC层结构
7. 6. 2 BMC功能
7. 7 无线资源控制协议
7. 7. 1 RRC层逻辑结构
7. 7. 2 RRC层业务状态
7. 7. 3 RRC功能和信令过程参考文献
第8章 无线网络规划
8. 1 引言
8. 2 初始布局
8. 2. 1 无线链路预算和覆盖效率
8. 2. 2 负载因子和频谱效率
8. 2. 3 负载因子计算举例
8. 2. 4 扩容方案
8. 2. 5 每平方公里的容量
8. 2. 6 软容量
8. 3 容量和覆盖规划
8. 3. 1 容量和覆盖的迭代预测
8. 3. 2 规划工具
8. 3. 3 研究实例
8. 3. 4 网络优化
8. 4 与GSM共同规划
8. 5 多运营者问干扰
8. 5. 1 简介
8. 5. 2 最坏情况下的上行链路计算
8. 5. 3 下行链路阻塞
8. 5. 4 上行链路仿真
8. 5. 5 仿真结果
8. 5. 6 考虑邻道干扰的网络规划参考文献
第9章 无线资源管理
9. 1 基于干扰的无线资源管理
9. 2 功率控制
9. 2. 1 快速功率控制
9. 2. 2 外环功率控制
9. 3 切换
9. 3. 1 频率内切换
9. 3. 2 WCDMA和GSM系统间的切换
9. 3. 3 WCDMA内的频率间切换
9. 3. 4 切换总结
9. 4 空中接口负载的测量
9. 4. 1 上行链路负载
9. 4. 2 下行链路负载
9. 5 接纳控制
9. 5. 1 接纳控制概念
9. 5. 2 基于宽带功率的接纳控制策略
9. 5. 3 基于吞吐量的接纳控制策略
9. 6 负载控制(拥塞控制)参考文献
第10章 分组接入
10. 1 分组数据业务
10. 2 WCDMA分组接入概述
10. 3 分组数据的传输信道
10. 3. 1 公共信道
10. 3. 2 专用信道
10. 3. 3 共享信道
10. 3. 4 公共分组信道
10. 3. 5 信道类型选择
10. 4 分组调度算法示例
10. 4. 1 引言
10. 4. 2 时分调度
10. 4. 3 码分调度
10. 4. 4 基于发送功率的调度
10. 5 分组调度器和其他RRM算法之间的交互
10. 5. 1 分组调度器和切换控制
10. 5. 2 分组调度器和负载控制(拥塞控制)
10. 5. 3 分组调度器和接纳控制
10. 6 分组数据性能
10. 6. 1 链路级性能
10. 6. 2 系统级性能参考文献
第11章 物理层性能
11. 1 概述
11. 2 覆盖
11. 2. 1 上行链路覆盖
11. 2. 2 随机接入信道覆盖
11. 2. 3 下行链路覆盖
11. 2. 4 覆盖提高方法
11. 3 容量
11. 3. 1 下行链路正交码
11. 3. 2 下行链路发分集
11. 3. 3 容量提高方法
11. 4 高比特速率
11. 4. 1 路径间干扰
11. 4. 2 多径分集增益
11. 4. 3 高比特速率的可行性
11. 5 性能增强
11. 5. 1 天线解决方案
11. 5. 2 多用户检测参考文献
第12章 UTRATDD模式
12. 1 概述
12. 2 UTRATDD物理层
12. 2. 1 传输和物理信道
12. 2. 2 调制和扩频
12. 2. 3 物理信道结构, 时隙和帧格式
12. 2. 4 UTRATDD物理层
12. 3 UTRATDD干扰估计
12. 3. 1 TDD-TDD干扰
12. 3. 2 TDD和FDD共存
12. 3. 3 无执照的TDD运营
12. 3. 4 关于UTRATDD干扰的结论
12. 4 UTRATDD结束语参考文献
第13章 IMT-2000中的多载波CDMA
13. 1 引言
13. 2 逻辑信道
13. 3 多载波模式的扩频和调制
13. 3. 1 上行链路扩频和调制
13. 3. 2 下行链路扩频和调制
13. 4 用户数据传输
13. 4. 1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
13. 4. 2 下行链路数据传输
13. 4. 3 用户数据的信道编码
13. 5 信令
13. 5. 1 导频信道
13. 5. 2 同步信道
13. 5. 3 广播信道
13. 5. 4 快速寻呼信道
13. 5. 5 公共功率控制信道
13. 5. 6 公共和专用控制信道
13. 5. 7 用于信令传输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
13. 6 物理层过程
13. 6. 1 功率控制过程
13. 6. 2 小区搜索过程
13. 6. 3 随机接入过程
13. 6. 4 切换测量过程参考文献
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