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顾客为了得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组织为了扩大和占领产品市场,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都要求组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使组织的顾客、供方、所有者、雇员、社会各方面都得到益处。因此,许多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都制定了各种质量保证制度。如在20世纪前半期产生的一般行政管理理论、人力资源方法、定量化方法等,都是侧重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某个方面。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的管理学统一框架一一过程方法、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由美国人戴明14点计划发展起来的、至今许多国家仍然十分推祟的TQM(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为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各国经济制度不一,所采用的质量术语与概念也不相同,各种质量保证制度很难在国际间被认可和采用,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造成了技术壁垒。为了有效开展国际贸易、分清产品责任,减少产品质量问题的争端,不仅要求产品质量符合统一的技术标准,而且要求生产产品的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够在国际间求得一定程度的统一,使各国有一个共同的语言,能够对企业的技术、管理和人员能力进行评价。合同环境在尖端技术工业上的应用,使得各国都制定了本国的质量保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