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企业管理G管理模式:人+制度+创新

G管理模式:人+制度+创新

G管理模式:人+制度+创新

定 价:¥80.00

作 者: 郭咸纲著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丛编项: G管理模式系列丛书
标 签: 管理/沟通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1473035 出版时间: 2000-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23cm 页数: 413 字数:  

内容简介

  任何管理模式都不可能是普遍适用和无懈可击的,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这正是包括管理模式在内的管理学说能够层出不穷的魅力所在,由此我们又可以把它称之为永远无法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但是,对管理工作者或学习管理的人来说,一个管理模式如果能够被有选择地消化吸收,并带给他们有益的启发和可供借鉴的思考,那么它的创立也就十分有价值了。总之,品尝的范围越广,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大,就此意义来说,郭咸纲同志的《G管理模式》是对我国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作出的有益贡献,我衷心地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关于管理科学和管理模式的论著可供企业和管理人员学习和选用。

作者简介

  青岛人,1965年出生,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首席管理顾问,多项经济与管理研究课题负责人,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现代管理理论研究:中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研究,现代企业理论前沿课题研究。主要著作有:《西方管理思想史》、《现代企业理化研究》、《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等。发表有关论文数十篇,有代表性的有:“企业多级动力机制分析”,“跨国公司跨文化管理问题探讨”“战略管理的新视角——战略弹性”等。

图书目录

导言
总论
1.您想知道什么是G管理模式吗?
2.G管理模式的执行主体
3.G管理模式的12个子模式
4.G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5.中国管理思想演变的五个阶段
6.G管理模式的人文理想
7.G管理模式的服务对象
8.G管理模式的作业方式
8.1作业的基础平台
8.2整体提升
8.3子系统提升
8.4培训梯度
8.5G管理模式的应用拓展
9.G管理模式对管理效率的定义
1.企业创新驱动模式
1.1G管理模式关于创新的理念
1.2模块
1.2.1创新驱动器
1.2.2创新的动力来源
1.2.3创新力的分解
1.2.4.1企业家
1.2.4.2企业家创新思维基础
1.2.5.1创新思维(理性思维)
1.2.5.2创新思维(非理性思维)
1.2.6创新组织结构
1.2.7创新的约束条件
1.2.8决策层基于战略层次的创新特征和创新流
1.2.9管理层的创新流程
1.2.10操作层的全员创新
1.2.11创新的战略突破
1.3程序
1.4制度
1.5案例
1.6启示录
2.股权资源优化模式
2.1G管理模式中关于股权资源优化的理念
2.2模块
2.2.1股权资源优化过程
2.2.2股东个人偏好优先整合
2.2.3用智慧吸收显在资源
2.2.4用超级智慧吸收潜在资源
2.2.5各种股权资源的整合
2.2.6股权结构的形成
2.2.7企业类型与企业家的产生
2.2.8企业的资源配置与运营
2.2.9企业股权资源和企业制度信息交换
2.3程序
2.4制度
2.5案例
2.6启示录
3.企业利益分享模式
3.1G管理模式关于利益分享的理念
3.2模块
3.2.1企业利益分享总图
3.2.2企业的经营
3.2.3企业的经营成果
3.2.4企业外部收益
3.2.5企业内部收益
3.2.6资本增值
3.2.7品牌形象
3.2.8知识体系
3.2.9人才结构
3.3程序
3.4制度
3.5案例
3.6启示录
4.网络组织结构模式
4.1G管理模式关于网络组织结构的理念
4.2模块
4.2.1组织结构演变总趋势
4.2.2组织与组织结构
4.2.3组织结构的特征
4.2.4直线制
4.2.5直线职能制
4.2.6事业部制
4.2.7矩阵制
4.2.8网络结构
4.2.9柔性组织结构
4.3程序
4.4制度
4.5案例
4.6启示录
5.企业柔性战略模式
5.1G管理模式关于企业柔性战略的理念
5.2模块
5.2.1企业柔性战略模型
5.2.2战略定位
5.2.3战略远景
5.2.4战略资源的甄别.汇集和利用
5.2.5三种制胜战略及其方法
5.2.6战略目标的定性分析
5.2.7战略目标的定量分析
5.2.8战略要素分析
5.2.9战略意图的灌输
5.2.10战略重点的确定
5.2.11战略环节分析
5.2.12战略管理过程
5.2.13战略规划(九种标准战略)
5.2.14战略环境
5.2.15战略机会的把握
5.2.16政策变量分析
5.2.17战略目标流
5.3程序
5.4制度
5.5案例
5.6启示录
6.理性决策跨时空整合模式
6.1G管理模式关于决策的理念
6.2模块
6.2.1理性决策模型
6.2.2决策主体的变迁
6.2.3企业决策目标体系
6.2.4调查分析
6.2.5资源分析
6.2.6决策目标优化过程
6.2.7决策方案优化过程
6.2.8战略决策跨时空整合
6.3程序
6.4制度
6.5案例
6.6启示录
7.信息系统生成模式
7.1G管理模式关于信息系统生成的理念
7.2模块
7.2.1信息系统生成模型
7.2.2信息战模型
7.2.3外部信息源
7.2.4内部信息源:财务(一)
7.2.5内部信息源:财务(二)
7.2.6内部信息源:财务(三)
7.2.7内部信息源:财务(四)
7.2.8内部信息源:财务(五)
7.2.9内部信息源:统计
7.2.10内部信息源:作业流程
7.2.11内部信息源:营销
7.2.12内部信息源:组织状态
7.2.13信息生成
7.2.14企业信息预警系统
7.3程序
7.4制度
7.5案例
7.6启示录
8.超常规作业模式
8.1G管理模式关于超常规作业的理念
8.2模块
8.2.1超常规作业系统
8.2.2企业自我诊断
8.2.3企业自我诊断指标体系
8.2.4企业诊断程序
8.2.5常规作业
8.2.6进行G管理模式管理
8.2.7超常规作业
8.2.8物流系统超常规作业
8.2.9订单购物作业流程
8.2.10人才流动机制分析
8.2.11资金流分析
8.2.12信息流加速分析
8.3程序
8.4制度
8.5案例
8.6启示录
9.营销系统动力模式
9.1G管理模式关于营销系统动力的理念
9.2模块
9.2.1营销系统动力模型
9.2.2营销动力模型
9.2.3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营销定位
9.2.4进攻战略
9.2.5侧翼战进攻
9.2.6游击战进攻
9.2.7防御战略
9.2.8营销组合战略
9.2.9营销产品目标
9.2.10营销市场目标
9.2.11营销的品牌目标
9.2.12营销社会目标
9.3程序
9.4制度
9.5案例
9.6启示录
10.多维人重塑模式
10.1G管理模式关于人性塑造的理念
10.2模块
10.2.1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型
10.2.2人的多维需求
10.2.3人性假说
10.2.4人的行为激励理论
10.2.5组织中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
10.2.6多维博弈人性假说
10.2.7企业角色多维需求
10.2.8社会角色多维需求
10.2.9家庭角色多维需求
10.2.10人的多维需求的混沌整合
10.2.11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一):单薪考评制度
10.2.12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二):资深职位制
10.2.13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三):激励机制
10.2.14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四):稳定机制
10.2.15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五):流动机制
10.2.16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六):人性动力机制
10.2.17企业多维人重塑模式(七):人力资源整合模式
10.3程序
10.4制度
10.5案例
10.6启示录
11.企业可移植文化模式
11.1G管理模式关于可移植文化的理念
11.2模块
11.2.1企业文化可移植模式总图
11.2.2企业文化优化模式
11.2.3企业文化理念导向
11.2.4企业制度文化
11.2.5企业文化场的形成
11.2.6管理文化最优境界
11.2.7企业文化可移植模式
11.2.8移植模式—模块化移植
11.2.9企业文化模式扩散
11.3程序
11.4制度
11.5案例
11.6启示录
12.企业全面再造模式
12.1G管理模式关于企业全面再造的理念
12.2模块
12.2.1企业全面再造模式
12.2.2企业发展阶段判断
12.2.3作业方式再造
12.2.4作业方式演进图
12.2.5资本运营再造
12.2.6人力资源再造
12.2.7制度创新再造
12.2.8企业规模
12.2.9企业类型
12.2.10企业组织再造
12.2.11企业模式
12.2.12企业能力再造
12.2.13管理最优境界
12.2.14经营最优境界
12.2.15战略统一
12.3程序
12.4制度
12.5案例
12.6启示录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