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管理企业管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经济学分析

定 价:¥25.00

作 者: 杨瑞龙主编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标 签: 中国经济

ISBN: 9787300038605 出版时间: 2001-12-28 包装: 精装
开本: 21cm 页数: 442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国有企业运行状况的实证分析,特别是关注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与企业治理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思路的选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选择,特别是探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具体思路,这是第一部分实证分析的逻辑延伸。本书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强调“研究”性,力图在一个经过严格选择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内研讨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关的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命题;(2)追求一个新的研究视角,重点从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的角度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同时从公司治理结构创新的角度引申到产权制度、银行制度、资本市场等方面的改革;(3)采取直面现实的研究方法;(4)在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思路时,重点不是放在应该这样“改”,而是着重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改”,以及如何这样“改”,从而提升本书的针对性和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杨瑞龙,1957年5月生,江苏昆山市人。199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丹麦奥登塞大学访问进修。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非均衡经济学等研究领域出版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宏观非均衡的微观基础》、《面对制度之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第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北京市第三、第四、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等奖项。

图书目录

目录
导 论
0. 1 本书的研究背景
0. 2 本书的研究主线
0. 3 本书的体系结构安排及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1章 国有企业的“效率悖论”及其深层次的解释
1. 1 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各种解释
1. 2 对各种有关国有企业效率解释的评价
1. 3 解释“中国国有企业效率悖论”的分析框架
1. 4 理论解释的实证分析和检验
1. 5 结语
第2章 国有企业财务困境与投资扩张关系的实证研究
2. 1 对国有企业财务困境的多种解释
2. 2 投资扩张与企业财务困境
2. 3 投资体制弊端与恶性增资问题
2. 4 解脱国有企业财务困境的构想
第3章 竞争. 内部人控制与经济绩效
3. 1 一个案例:许继集团的所有权安排与内部治理结构
3. 2 市场竞争与企业治理结构效率
3. 3 政府控股下的政府干预成本与收益分析
3. 4 结语
第4章 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与效率的博奔分析
4. 1 导论
4. 2 企业控制权的转移
4. 3 一个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奔模型及其应用
4. 4 结论性评述:两点启示
第5章 经理报酬. 企业绩效与股权结构的实证研究
5. 1 经理报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5. 2 国外对企业经理报酬的经典计量分析
5. 3 对中国企业经理报酬的实证研究
5. 4 对企业经营业绩和股权结构无关的 一个解释:核心竞争力理论
5. 5 结语
第6章 企业网络化及对企业制度构建的影响
6. 1 技术的发展对产业进步与企业制度的影响
6. 2 现有企业的网络化
6. 3 网络化企业的信息交流机制与资源配置
6. 4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6. 5 我国企业的网络化建设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策
第7章 国有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治理结构的创新
7. 1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的选择
7. 2 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思路
7. 3 按照“共同治理”的原则实现企业
治理结构的创新
第8章 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国际比较
8. 1 企业外部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8. 2 企业内部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
8. 3 企业治理最优模式的选择——关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争论
8. 4 企业治理模式的新发展
第9章 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演变及其制度设计
9. 1 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监督形式的回顾
9. 2 稽察特派员制度——探索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机制
9. 3 向国有重点企业派出监事会的制度构建
9. 4 结语
第10章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择与监控机制创新
10. 1 国有资本的“廉价投票权”问题及对现有解决方案的评价
10. 2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选择和监控机制的创新
10. 3 完善监控机制的政策建议
第11章 国有企业经理人员股票期极激励机制研究
11. 1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效应
11. 2 国有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及其比较
11. 3 国有企业股票期权设计的原则与重点
11. 4 结语
第12章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重组的实证研究
12. 1 对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结构与绩效的实证分析
12. 2 银行业务结构同质化对银行业发展的压力
12. 3 我国银行业重组的战略选择和近期对策
第13章 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我国中小企业政策选择
13. 1 企业平均规模变化的国际比较
13. 2 企业平均规模为什么会变小
13. 3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政策调整
第14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
14. 1 导论
14. 2 财政. 货币. 银行资源的可获得性与股权市场的控制
14. 3 若干支持金融控制的制度安排
14. 4 金融控制可能产生的风险形态
14. 5 当前的风险防范. 化解手段和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改革的挑战
第15章 国有医疗卫生机构分类重组模式的选择
15. 1 导论
15. 2 中国医疗服务的制度性供给不足问题
15. 3 中国医疗卫生产品的重新界定及其分类提供
15. 4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整体构想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