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说明什么是证券投资的基础?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着理性和非理性、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分歧。证券分析是理性地、系统地对证券进行估值的知识体系和技巧运用。尽管我们不能说证券投资的基础是完全理性的,并且我们也承认证券投资分析离科学还差得很远,但是证券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投资于证券如同购买任何其他商品一样,如果缺乏对购买对象的基本特征、现状和未来可能前景的了解,投资只能是盲目的,投资的失败也是难免的。或许有人认为,在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证券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理性投资的环境,因此,证券分析无用武之地。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作为投资对象的上市公司,它的演变和发展从总体上看是有一定的脉络可循的,只要研究人员的能力和经验积累到足够的程度,总是可以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基本结构、不同公司之间的竞争关系、企业重组,以及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重大决策、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产品竞争力等等做出有价值的判断。近几年的市场实践已经证明,频繁买卖,随市投机,最终的收益往往不会超过理性买入后长期持有的回报,而理性投资的基础正是出色的证券分析,证券分析不是没有用武之地,而是日益影响着市场的投资行为。现在我们已经从谈论21世纪的光明前景到真正走进了这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证券投资分析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范围。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对数据处理的能力越来越高,它的发展渗透到了各个行业之中,对证券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计算机强大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得证券分析的含义已不仅仅是以往那些简单的比率和图表。高性能计算机从各个市场传来的有价值的账目数据也许已经导致了一场革命,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数据分析和投资者观察得出的结论相结合,提供市场即时状态的信息。在资本市场中,只有从即时市场数据中,才能找到独一无二的、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在21世纪的今天,特别是在中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下,中国的证券市场与外界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当国际市场发生变化时,股票、债券、期货等市场也将随之变化。在这个充满了新奇、困惑与无奈的证券市场上,成功的投资者既要具备较高的证券分析理论知识,又要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任何时候理论先于实践总是有益的。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较短,仍是一个典型的新型市场,其变化莫测的态势、若干胆大妄为的庄家和众多有勇无谋的股民,使理性的投资者普遍感到无所适从。我们发现中国证券市场有其独特的一面,许多证券分析理论与国际上流行的经典形态不尽相同,要想捕捉中国证券市场的典型特征,就必须深入、细致、全面地理解这种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的投资风格,建立起适合于中国股票市场的证券投资分析理念。在崇尚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信息时代到来的时候,在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以及市场对专业证券分析人员的渴求之下,莘莘学子们正表现出对证券分析知识更高层次的需求。这部教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与形势之下修订的。本教材是《21世纪证券系列教材》中“基础知识模块”的一个分册。该分册的内容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分析;证券投资的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几种主要理论和技术指标;传统的和现代的证券组合理论及其应用。希望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读者能够对证券投资分析的各个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基本掌握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组合管理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希望读者通过今后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充分掌握了证券投资分析的技能之后,能够使自己的投资技巧日臻完善,并对中国证券市场向更加完善的形态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教材修订是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国证券业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暨资格考试选用教材》之第五分册《证券投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该教材在此次修改之前曾出版修订过三次。第一版的作者是(以章节为序):龙永红、李焰、季冬生、孙媛、吴晓求、黄小平、邓崇云、李向科,吴晓求教授负责统稿和审读;参加第二版部分章节重写和修改工作的有:吴晓求、赵锡军、李焰、季冬生、李向科、龙永红、魏建华、崔勇、付敏、孙媛等;参加第三版修订工作的有:赵锡军、崔勇、李永森、袁致才、李向科、龙永红等。参加此次修订工作的主要有:吴晓求、赵锡军、李向科以及桂荷发、应展宇、陈启清、刘炳辉等。编者200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