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综述
一、历史回顾
二、胶辽徐淮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对比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基本理论及原则
第一节 生物地层学原理
一、新元古代生物群特征及其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二、前寒武纪古生物在地层划分中的意义
第二节 灾变事件
一、地震灾变事件记录
二、风暴事件记录
第三节 层序地层不整合界面
第四节 碳酸盐岩测年及中国新元古界年代格架
第三章 辽东半岛新元古界
第一节 瓦房店市新元古界
一、永宁组(Qb2y)
二、钓鱼台组(Qb2d)
三、南芬组(Qb2n)
四、桥头组(Z2q)
五、长岭子组(Z2ch)
六、南关岭组(Z2n)、甘井子组(Z2g)
七、营城子组(Z2y)、十三里台组(Z2sh)、马家屯组(Z2m)
八、西瓦房营城子组(Z2y)、十三里台组(Z2sh)、马家屯组(Z2m)、崔家屯组(Z2c)及
周家崴子组(Z2zh)
九、崔家屯组(Z2c)、周家崴子组(Z2zh)、王家坦组(Z2w)和兴民村组(Z2x)
第二节 瓦房店市新元古代综合地层
第三节 辽东半岛南端旅顺一大连地区新元古界
一、永宁组(Qb2y)
二、钓鱼台组(Qb2d)
三、南芬组(Qb2n)
四、桥头组(Z2q)
五、长岭子组(Z2ch)
六、南关岭组(Z2n)
七、甘井子组(Z2g)
八、营城子组(Z2y)
九、十三里台组(Z2sh)、马家屯组(Z2m)
十、崔家屯组(Z2c)
十一、周家崴子组(Z,zh)
第四节 辽东半岛新元古界古生物
一、宏观藻类
二、后生动物化石
三、青白口系微古植物组合
四、震旦系生物组合与沉积相
第五节 辽东半岛南端与辽东半岛北部(瓦房店市)新元古界对比
第四章 山东中部新元古界
第一节 莒县及苍山县新元古界
一、莒县浮莱山及邻区新元古界剖面
二、综合地层
三、页岩地球化学资料
第二节 枣庄地区新元古界
第五章 苏皖北部新元古界
第一节 苏北徐州地区震旦系
第二节 淮北地区史家组与望山组
第三节 从层序地层讨论史家组在地层柱中的位置
第四节 淮北地区九顶山组、张渠组与魏集组
一、张渠村九顶山组和张渠组剖面
二、殷家寨魏集组剖面
第六章 淮南地区新元古界
第一节 凤阳新元古界
第二节 寿县新元古界
第三节 淮南地区新元古界生物地层
第七章 新元古界地层对比——以地震灾变事件为基础的综合地层对比
第一节 灾变事件对比
第二节 生物地层对比
第三节 古盆地、古构造及层序界面
第八章 古郯庐带若干问题探讨
一、古郯庐地震带与全球构造(Rodinia)
二、新元古代盆地与郯庐断裂巨大平移问题
三、古郯庐带两侧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