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逻辑学是什么

逻辑学是什么

逻辑学是什么

定 价:¥24.00

作 者: 陈波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
标 签: 逻辑学

ISBN: 9787301052709 出版时间: 2002-01-01 包装: 简裝本
开本: 21cm 页数: 260 字数:  

内容简介

  在一篇题为《我在故我思――一位思想者的独语》的随笔中,我曾说过以后要写一点能够走入民间、打动人心的作品,例如像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陈鼓应先生的《庄子浅说》这样的大家小品。在写作此书时,我主观上是这样去追求的,但效果如何,只好请读者诸君去评论了。―陈波(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前言:读者朋友,你有兴趣作一次逻辑之旅吗?在短短的时间里,去跨越历史的时空,品味那些伟大的逻辑学家们的苦闷、挣扎、思考和创造,测览逻辑学的来龙去脉、大致框架和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已经成为西方许多能力性考试,如TOFEL,GRE,GMAT,LSAT测试的对象,并且已开始成为国内相应考试如MBA、MPA的测试对象。如果你有兴趣,那就让我们从考察“逻辑”这个词开始吧。从词源上说,“逻辑”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希腊词,即“逻各斯”(IOgOS,其复数形式是IOgoi)。“逻各斯”是多义的,其主要舍义有:(1)一般的规律、原理和规则。在这一点上,“逻各斯”类似于中国老庄哲学的“道”。(2)命题、说明、解释、论题、论证等。(3)理性、推理、理性能力、与经验相对的抽象理论,与直觉相对的有条理的推理。(4)尺度、关系、比例、比率等。(5)价值。不管怎样,“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理性、秩序、规律,其中最基本的含义又是‘’秩序”和“规律”,其他含义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例如,“有秩序的”、“合乎规律的”就是合乎“理性”的;‘推理’就是按照“规律”进行有“秩序”的、有条理的思维。尽管亚里士多德在“议论”或“论证”的意义上使用过“逻各斯”一词,但他更多地用“分析”或“分析学”去表示他关于推理的理论。据史料记载,斯多葛派使用过“逻辑”一词,认为它包括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逍遥学派和古罗马的西塞罗则比较正式地使用了“逻辑”一词,但古罗马更多地用“论辩术”(dialectica)表示包括逻辑和修辞学的科学。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有时用“logica”、有时用“dialectica”表示逻辑。直到近代,西方才通用“lOgic”、“IOgik”、“logique”等表示逻辑这门科学。西方逻辑早在明代就开始传入中国,李之藻(1565-1630年)与人合作翻译了葡萄牙人所写的一部逻辑学讲义,译为《名理探》。清朝末年,逻辑方面的翻译著作有《辩学启蒙》(1896年)、《穆勒名学》(严复译,1905年)等。一开始,中国译者们按先奏传统来理解“logiC”,先后将其译为“名学”、“辩学”、“名辩学”、“理则学”、“论理学”等等。严复是将“lOgiC”译为“逻辑”的第一人,但他并未加以提倡、推广,而是选用了“名学”作为他的译著的书名。到20世纪30-40年代,“逻辑”译名才逐渐流行开来,并获得通用。不过,在汉语中,“逻辑”一词同样也是多义的,其主要含义有:(l)客观事物的规律,例如“历史的逻辑决定了人类社会将一直向前发展”。(2)某种理论、观点,例如“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哪一家的逻辑!”(3)思维的规律、规则,例如说“某篇文章逻辑性强”,“某个说法不合逻辑”。(4)逻辑学或逻辑知识,例如“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逻辑很难学”。我们的逻辑之旅将要考察的就是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可以说,逻辑作为一门科学,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说它古老,是说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起源上看,它有三大源泉: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中国先秦时期的名对学,以及印度佛教中的因明(插入一句,由于我本人对印度佛教中的因明不熟悉,无法充当这方面的导游,故在今后的旅程中将只谈到希腊传统和中国传统下的逻辑)。说它年轻,是说它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已经或者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逻辑学科体系,并在整个现代科学中发挥着基础学科的作用。现在,让我们做一道逻辑方面的选择题吧:有甲、乙、丙、丁、戊五个人,每个人头上戴一顶白帽子或者黑帽子,每个人显然只能看见别人头上帽子的颜色,看不见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并且,一个人戴白帽子当且仅当他说真话,戴黑帽子当且仅当他说假话。已知:甲说:我看见三顶白帽子一顶黑帽子;乙说:我看见四顶黑帽子;丙说:我看见一顶白帽子三顶黑帽子;戊说:我看见四顶白帽子。根据上述题干,下列陈述都是假的,除了:A.甲和丙都戴白帽子;B.乙和丙都戴黑帽子;C.戊戴白帽子,但丁戴黑帽子;D.丙戴黑帽子,但甲戴白帽子;E丙和丁都戴白帽子。至于这道题的详细解法,当你到达这一次逻辑旅行的终点时,你自然就会明白了。::::::::::::::::::::作者简介:陈波1957年生,哲学博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代表性著作有:《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三联书店“哈佛-燕京学术丛书”1998年)《逻辑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请读片断:公孙龙和白马非马公孙龙(约公元前325一前250年),战国末期人,曾为赵国平原君门下客卿,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历史上以“白马非马”和“坚白之辩”而闻名。据说,有一次他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答道:“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关吏被他弄糊涂了,于是连人带马一起放过关。白马非马《公孙龙子》是他的著作辑成,其中有一篇《白马论》,其主要命题是“自马非马”,对它的论证则包括:(l)从概念的内涵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这就是说,“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2)从概念的外延说,“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马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取非有去取也,故曰:白马非马。”这就是说,“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如何;“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相应的颜色要求。由于“马”和“白马”的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3)从共相的角度说,“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这似乎是在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不包括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而“白马”的共相包括颜色。于是,马作为马不同于白马作为白马,所以白马非马。关于“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意义,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一是把其中的“非”理解为“不等于”,“白马非马”是说“白马不等于马”,它把“属”和“种”、“类”和“子类”区分开来,因此是一个正确、科学的命题。一是把“非”理解为“不属于”,“白马非马”是说“白马不属于马”,因此它是一个虚假、错误的命题。公孙龙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他是通过“白马不等于马”来论证“白马不属于马”,因而是在进行诡辩。坚白之辩《公孙龙子》中另有一篇《坚白论》,其主要命题是“坚白相离”,并给出了两个论证:门)知识论论证。假设有坚白石存在,问:“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二,可乎?曰:可。何哉?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柑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这就是说,用眼睛看,只能感知到有一白石,而不能感知到有一坚石;用手摸,只能感知到有一坚石,而不能感知到有一白石。因此,坚、白相离。(2)本体论论证。坚、白二者作为共相,尽管体现在一切坚物和白物身上,但它们本身却是不定所坚的坚,是不定所白的白。即使这个世界中完全没有坚物和白物,坚还是坚,白还是白。坚、白作为共相,独立于坚白石以及一切坚物和白物而存在。这一点的事实根据在于: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坚而不白,有些物白而不坚。所以,坚、白相离。

作者简介

  陈波,195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逻辑和认知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西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4年度台湾佛光大学哲学系兼职客座教授。国际哲学学院主办的杂志《哲学文献》(法国巴黎)中国编委,美国哲学联合会国际会员。先后应邀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哲学系(1997.9—1998.9)、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2001.5—2001.7)、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2002.2-2003.2)和台湾佛光大学哲学系(2004.10-2004.11)访学或讲学。专业领域为现代逻辑和分析哲学。主要著作有:《逻辑哲学引论》、《蒯因》、《冯·赖特》、《奎因哲学研究——从逻辑和语言的观点看》、《爱默生》、《逻辑哲学导论》、《分析哲学——回顾与反省》、《逻辑学是什么》、《逻辑哲学研究》等。译著有:《哲学百年》、《知识之树》等。

图书目录

    阅读说明
   总序
   引言
   1.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吗?
    ——逻辑起源于理智的自我反省
    1.l说谎者悻论及其他
    l.1.1说谎者悖论
    1.1.2芝诺悖论和归于不可能的证明
    l.1.3罗泰戈拉和“半费之讼”
    1.1.4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l.1.5麦加拉派的疑难
    1.2合同异、离坚白、白马非马
    l.2.l邓析的“两可之说”
    1.2.2惠施的“历物之意”
    1.2.3公孙龙和白马非马
    1.2.4《墨经》的逻辑学
    1.3逻辑的基本规律
    1.3.1存在的东西存在”
    1.3.2“不可同世而立”
    1.3.3排中律和二值原则
    1.3.4莱布尼兹和充足理由律
   2.信仰是否需要得到理性的辩护和支持?
    ——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
    2.1什么是推理和论证?
    2.2命题分析和逻辑类型
    2.2.1复合命题和命题逻辑
    2.2.2直言命题和词项逻辑
    2.2.3个体词谓词和量化逻辑
    2.2.4 推理的形式结构
    2.3由前提“安全地”过渡到结论
    2.4日常思维中的推理和论证
    2.4.1被省略的前提和假定
    2.4.2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B.上帝能够创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吗?
    ——命题逻辑
    3.1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联言命题
    3.2或为玉碎,或为瓦全:选言命题
    3.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假言命题
    3.3.l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3.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3.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3.4并非价廉物美:负命题
    3.5常用的几种复合命题推理
    3.6真值联结词真值形式重言式
    3.7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3.8命题逻辑知识的综合应用
   4.你说诳,卖国贼是说诳的,所以你是卖国贼?
    ——词项逻辑
    4。.1 所有的金子都是闪光的:直言命题
    4.1.1直言命题的结构和类型
    4.1.2直言命题间的对当关系
    4.1.3直言命题直中词项的周延性
    4.2从单个前提出发:直接推理
    4.2.1对当关系推理
    4.2.2 换质法
    4.2.3 换位法
    4.2.4 换质位法
    4.3从两个前提出发:三段论
    4.3.1直言三段论的定义和结构
    4.3.2!直言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4.3.3直言三段论的省略形式
    4.3.4直言三段论知识的综合应用
   5.织女爱每一个爱牛郎的人?
    ——谓词逻辑
    5.1对于新的命题分析方法的需要
    5.2个体词谓词量词和公式
    5.3自然语言中量化命题的符号化
    5.3.1直言命题的符号化
    5.3.2关系命题的符号化
    5.3.3关系推理的符号化
    5.4模型和赋值普遍有效武
    5.5二元关系的逻辑性质和排序问题
    6.爱做归纳的火鸡被送上餐桌,怪谁?
    ——归纳逻辑
    6.l从枚举事例中抽取结论
    6.2探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6.2.l因果关系的特点
    6.2.2求同法
    6.2.3求异法
    6.2.4求同求异并用法
    6.2.5共变法
    6.2.6 剩 法
    6.2.7求因果联系方法的综合应用
    6.3能近取譬,举一反三
    6.3.1类比推理
    6.3.2比较方法
    6.4从假说演绎出观察结论
    6.5事件、样本和推测
    6.5.1抽样统计方法
    6.5.2谨防“精确”数字馅阱
    6.6归纳方法是合理的吗?
   7.如何使你的概念更清晰,思维更敏锐,论证更严密?
    ——批判性思维
    7.1定义理论
    7.1 定义及其作用
    7.1.2定义的种类
    7.1.3定义的规则
    7.2论证理论
    7.2.l把一切送上理智的法庭
    7.2.2识别复杂论证的结构
    7.2.3对已有论证作出评价
    7.2.4建构你自己的论证
    7.3谬误理论
    7.3.l形式谬误
    7.3.2非形式谬误
   8.共同为现代科学大厦奠基
    ——逻辑学的地位
    8.l从逻辑推导出全部数学?
    8.1逻辑主义
    8.1.2形式主义
    8.1.3直觉主义
    8.2让哲学走向严格和精确
    8.2.l逻辑对于哲学的特殊重要性
    8.2.2哲学对于逻辑的重要性
    8.3语言学中的逻辑
    8.4计算机、人工智能与逻辑
   结语
   阅读书自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