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济理论界对大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推崇有佳。主流的观点均认为大企业在促进技术进步、实现经济规模、提高生产率、扩大出口等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相应地,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则被理论界和各国政府长期忽视。有些观点(如熊彼特等人)甚至认为小企业代表的是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率,最终会因为竞争力差而被大企业所淘汰。但是,现实的经济情况却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从现实情况来看,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也在技术进步、促进国际贸易、稳定经济增长、减少失业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我国,虽然缺乏全面的统计资料分析中小企业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但许多研究表明我国的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促进技术进步、扩大出口等方面也同样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地强调大企业的作用,我国对中小企业问题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讲,理论研究需要解决两个大的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原有的、大量的国有中小企业进行改革,使其成为产权结构明晰、激励机制有效的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克服经营与管理方面的困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在理论上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在实践中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目前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民营化等各种经营均有所尝试。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所有制和经营体制的改革而提高了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改革方面的进展,以往的理论研究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对改革效果和经验进行进一步分析仍然十分必要。对于第二个问题,人们容易将其理解为微观的管理问题,实际上这种看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市场体系比较发达,该问题在发达国家的确是一个微观的管理问题。但是,在我国由于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些阻碍中小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因素不仅仅是企业管理问题,还涉及到金融体系的发展、市场准入制度、信用体系建设、公平竞争原则、信息披露与政府监管、反垄断等一系列有关的市场环境建设问题。因此,第二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仍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几位同志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小企业问题的研究。他们出版的这套丛书既涉及到市场体系建设问题,又涉及到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等方面的问题。希望这些研究对于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体系以及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刘国光 2000年11月